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论文

脸型刻板印象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引言第10-13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问题提出第11-12页
    1.3 研究意义第12-13页
2 文献综述第13-24页
    2.1 脸型第13-15页
        2.1.1 脸型的分类第13-14页
        2.1.2 脸型与中国传统文化第14-15页
    2.2 刻板印象第15-18页
        2.2.1 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第15-17页
        2.2.2 刻板印象的测量方法第17-18页
    2.3 脸型刻板印象的国内外研究第18-24页
        2.3.1 脸型刻板印象的研究进展第18-20页
        2.3.2 面孔吸引力、信任感与脸型刻板印象第20-22页
        2.3.3 脸型刻板印象与社会行为第22-24页
3 研究设计第24-25页
    3.1 研究目标第24页
    3.2 研究思路第24页
    3.3 研究方法第24-25页
4 研究一: 脸型刻板印象的测量——外显和内隐测量第25-31页
    4.1 研究1a: 脸型刻板印象外显测量第25-27页
        4.1.1 研究目的第25页
        4.1.2 研究假设第25页
        4.1.3 研究方法第25-26页
        4.1.4 研究结果第26页
        4.1.5 分析与讨论第26页
        4.1.6 结论第26-27页
    4.2 研究1b: 脸型刻板印象内隐测量第27-31页
        4.2.1 研究目的第27页
        4.2.2 研究假设第27页
        4.2.3 研究方法第27-29页
        4.2.4 研究结果第29-30页
        4.2.5 分析与讨论第30页
        4.2.6 结论第30-31页
5 研究二: 脸型刻板印象的机制探究——吸引力和信任感对热情的中介作用第31-37页
    5.1 研究目的第31页
    5.2 研究假设第31页
    5.3 研究方法第31-33页
        5.3.1 被试第31页
        5.3.2 研究材料第31-32页
        5.3.3 研究过程第32-33页
    5.4 研究结果第33-35页
    5.5 分析与讨论第35-36页
    5.6 结论第36-37页
6 研究三: 脸型刻板印象的影响——脸型刻板印象对交往和录用行为的影响第37-41页
    6.1 研究目的第37页
    6.2 研究假设第37页
    6.3 研究方法第37页
        6.3.1 被试第37页
        6.3.2 研究材料第37页
        6.3.3 研究过程第37页
    6.4 研究结果第37-40页
    6.5 分析与讨论第40页
    6.6 结论第40-41页
7 总体讨论第41-45页
    7.1 脸型刻板印象的存在性第41-42页
    7.2 吸引力与信任感对脸型刻板印象的中介影响第42-43页
    7.3 脸型刻板印象的社会影响第43-45页
8 结论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50页
附录第50-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边关系中的俄罗斯能源外交
下一篇:认知与价值—柏拉图“洞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