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1.2 位置隐私保护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 第12-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2章 相关技术研究 | 第17-29页 |
2.1 基于位置的服务 | 第17-19页 |
2.2 典型的攻击模型 | 第19-22页 |
2.3 常见的位置隐私保护技术 | 第22-24页 |
2.4 基于扭曲法的位置隐私保护 | 第24-28页 |
2.4.1 假名技术 | 第25-26页 |
2.4.2 用户地理位置的随机化 | 第26-27页 |
2.4.3 用户地理位置的模糊化 | 第27页 |
2.4.4 用户地理位置的隐蔽化 | 第27-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扭曲加密技术的优化与改进 | 第29-38页 |
3.1 引入优化后的坐标转换方法处理源信息 | 第29-31页 |
3.2 用户位置请求信息碎片化处理 | 第31-32页 |
3.3 基于匿名树的位置随机化隐私保护算法 | 第32-35页 |
3.4 假名和匿名区域构造技术的改进 | 第35-3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基于LBS的查询过程与隐私预警 | 第38-48页 |
4.1 面向位置隐私的查询处理技术 | 第38-39页 |
4.2 BRNN查询处理算法的改进 | 第39-43页 |
4.2.1 预备知识 | 第39-41页 |
4.2.2 BRNN的优化 | 第41-43页 |
4.3 基于哑元的LBS查询处理技术 | 第43-44页 |
4.4 位置隐私传输与反馈过程的改进 | 第44-45页 |
4.5 隐私预警机制 | 第45-4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5章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48-54页 |
5.1 算法评价指标 | 第48-49页 |
5.1.1 基于信息熵的位置隐私保护算法的评价指标 | 第48页 |
5.1.2 匿名成功率 | 第48-49页 |
5.2 仿真实验 | 第49-51页 |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1-5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