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防卫的适用困境及其破解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正当防卫认定偏严的法教义学原因 | 第10-20页 |
第一节 司法实践对正当化根据的认识偏差 | 第10-12页 |
一、过度强调打击犯罪 | 第10-11页 |
二、缺乏系统的学说理论支撑 | 第11-12页 |
第二节 正当防卫客观条件的认识偏差 | 第12-16页 |
一、防卫起因条件的认识偏差 | 第12-14页 |
二、防卫时机条件的认识偏差 | 第14-15页 |
三、防卫对象条件的认识偏差 | 第15-16页 |
第三节 正当防卫主观条件的认识偏差 | 第16-18页 |
一、过分强调防卫目的必要性 | 第16页 |
二、附加道德要求的主观条件 | 第16-18页 |
第四节 防卫限度条件的认识偏差 | 第18-20页 |
一、过分强调防卫造成的结果 | 第18-19页 |
二、忽略防卫人对不法侵害者能力判断的困难性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正当防卫认定偏严的法社会学原因 | 第20-30页 |
第一节 公权力的一贯强势性 | 第20-24页 |
一、正当防卫的发展历史 | 第20-21页 |
二、国家公权力成为主旋律 | 第21-23页 |
三、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的博弈 | 第23-24页 |
第二节 司法制度因素 | 第24-27页 |
一、片面追求社会效果 | 第24-25页 |
二、“疑罪从轻”的惯例影响 | 第25-26页 |
三、司法人员考核机制的影响 | 第26-27页 |
第三节 社会大众心理因素 | 第27-30页 |
一、“死伤者为大”的社会心理 | 第27-28页 |
二、缺乏换位思考的社会心理 | 第28-30页 |
第三章 正当防卫适用困境的破解之道 | 第30-42页 |
第一节 法教义学:正本清源 | 第30-37页 |
一、正确理解正当防卫的正当化根据 | 第30-31页 |
二、正确理解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 | 第31-37页 |
第二节 法社会学:建立崇法明理的法治社会 | 第37-42页 |
一、司法人员考核机制人性化 | 第37-38页 |
二、法律解释应与普通民众观念相融合 | 第38-42页 |
结语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