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缩略词注释表 | 第11-12页 |
简写词表 | 第12-16页 |
引言 | 第16-19页 |
1 实验目的 | 第19页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9-24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9-21页 |
2.1.1 实验动物 | 第19页 |
2.1.2 实验药物 | 第19-20页 |
2.1.3 实验试剂 | 第20页 |
2.1.4 实验仪器 | 第20-21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1-23页 |
2.2.1 药物制备 | 第21-22页 |
2.2.2 动物分组及给药 | 第22页 |
2.2.3 动物模型制备 | 第22-23页 |
2.2.4 动物取材 | 第23页 |
2.2.5 脏器系数 | 第23页 |
2.2.6 子宫横径和竖径 | 第23页 |
2.2.7 子宫病理组织观察 | 第23页 |
2.3 统计学处理 | 第23-24页 |
3 实验结果 | 第24-53页 |
3.1 三棱-莪术药物及组分配伍对大鼠形态的影响 | 第24页 |
3.2 三棱-莪术药物及组分配伍对大鼠子宫外观的影响 | 第24-25页 |
3.3 三棱-莪术药物及组分配伍对大鼠子宫病理组织学的影响 | 第25-27页 |
3.4 三棱-莪术药物及组分配伍对大鼠脏器系数及子宫横竖径的影响 | 第27-33页 |
3.4.1 基于“方病证”研究三棱莪术配伍水煎液对子宫和卵巢系数影响 | 第27-28页 |
3.4.2 基于“有效组分与病证”研究三棱莪术组分配伍对子宫和卵巢系数影响.. | 第28-29页 |
3.4.3 基于“方病证”研究三棱莪术配伍水煎液对子宫横竖径的影响 | 第29-30页 |
3.4.4 基于“有效组分与病证”研究三棱莪术组分配伍对子宫横竖径的影响 | 第30-32页 |
3.4.5 小结 | 第32-33页 |
3.5 三棱-莪术药物及组分配伍对大鼠血清中E_2、ER、P和PR的影响 | 第33-38页 |
3.5.1 基于“方病证”研究三棱莪术配伍水煎液对大鼠血清中E_2和ER的浓度的影响 | 第33-34页 |
3.5.2 基于“有效组分与病证”研究三棱莪术组分配伍对大鼠血清中E_2和ER的浓度的影响 | 第34-35页 |
3.5.3 基于“方病证”研究三棱莪术配伍水煎液对大鼠血清中P和PR的浓度的影响 | 第35-37页 |
3.5.4 基于“有效组分与病证”研究三棱莪术组分配伍对大鼠血清中P和PR的浓度的影响 | 第37-38页 |
3.6 三棱-莪术药物及组分配伍对大鼠卵巢组织中E_2、ER、P和PR的影响 | 第38-44页 |
3.6.1 基于“方病证”研究三棱莪术配伍水煎液对大鼠卵巢中E_2和ER浓度的影响 | 第38-39页 |
3.6.2 基于“有效组分与病证”研究三棱莪术组分配伍对大鼠卵巢中E_2和ER浓度的影响 | 第39-41页 |
3.6.3 基于“方病证”研究三棱莪术配伍水煎液对大鼠卵巢中P和PR浓度的影响 | 第41-42页 |
3.6.4 基于“有效组分与病证”研究三棱莪术组分配伍对大鼠卵巢中P和PR浓度的影响 | 第42-44页 |
3.7 三棱-莪术药物及组分配伍对大鼠子宫组织中E_2、ER、P、PR和FAP的影响 | 第44-51页 |
3.7.1 基于“方病证”研究三棱莪术配伍水煎液对大鼠子宫中E_2和ER浓度的影响 | 第44-45页 |
3.7.2 基于“有效组分与病证”研究三棱莪术组分配伍对大鼠子宫中E_2和ER浓度的影响 | 第45-46页 |
3.7.3 基于“方病证”研究三棱莪术配伍水煎液对大鼠子宫中P和PR浓度的影响 | 第46-48页 |
3.7.4 基于“有效组分与病证”研究三棱莪术组分配伍对大鼠子宫中P和PR浓度的影响 | 第48-49页 |
3.7.5 基于“方病证”研究三棱莪术配伍水煎液对大鼠子宫中FAP浓度的影响 | 第49-50页 |
3.7.6 基于“有效组分与病证”研究三棱莪术组分配伍对大鼠子宫中FAP表达的影响 | 第50-51页 |
3.8 小结 | 第51-53页 |
4 讨论 | 第53-58页 |
4.1 、关于三棱-莪术水煎液的药效问题 | 第53页 |
4.2 、关于三棱-莪术组分配伍的用药比例问题 | 第53-54页 |
4.3 、成纤维细胞的活化与子宫肌瘤 | 第54-56页 |
4.4 、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与雌激素 | 第56-58页 |
5 结论 | 第58-59页 |
创新性与特色 | 第59-60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附录1 子宫肌瘤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 第62-63页 |
附录2 子宫肌瘤的治疗学研究进展 | 第63-66页 |
附录3 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AP)的研究进展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