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1.4 结构抗震设计理论 | 第13-16页 |
1.4.1 静力理论 | 第13-14页 |
1.4.2 反应谱理论 | 第14页 |
1.4.3 动力理论 | 第14-15页 |
1.4.4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 | 第15-16页 |
1.5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6-18页 |
第2章 “建桥合一”结构抗震设防水准、性能水准和性能目标 | 第18-26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抗震设防水准 | 第18-21页 |
2.3 抗震性能水准 | 第21-24页 |
2.4 抗震性能目标 | 第24-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建桥合一”结构增量动力分析 | 第26-57页 |
3.1 引言 | 第26页 |
3.2 工程概括及模型建立 | 第26-37页 |
3.2.1 工程概况 | 第26-28页 |
3.2.2 模型建立 | 第28-37页 |
3.3 自振特性分析 | 第37-39页 |
3.4 增量动力分析方法 | 第39-43页 |
3.4.1 IDA方法的基本原理 | 第39-40页 |
3.4.2 IDA方法的分析步骤 | 第40页 |
3.4.3 地震动记录的选取 | 第40-42页 |
3.4.4 强度指标和结构性能参数的确定 | 第42页 |
3.4.5 IDA曲线极限状态的确定 | 第42-43页 |
3.4.6 IDA曲线的统计方法 | 第43页 |
3.5 “建桥合一”车站IDA分析 | 第43-55页 |
3.5.1 结构塑性发展规律分析 | 第43-51页 |
3.5.2 单条IDA曲线的建立 | 第51-53页 |
3.5.3 多条IDA曲线的建立 | 第53-5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4章 墩柱延性能力研究 | 第57-77页 |
4.1 引言 | 第57页 |
4.2 延性基本概念 | 第57-58页 |
4.2.1 延性的定义 | 第57页 |
4.2.2 延性指标量化 | 第57-58页 |
4.3 弯矩曲率分析 | 第58-59页 |
4.4 弹塑性纤维梁单元 | 第59-62页 |
4.4.1 纤维模型原理 | 第59-60页 |
4.4.2 混凝土材料本构关系模型 | 第60-61页 |
4.4.3 钢筋材料本构关系模型 | 第61-62页 |
4.5 墩柱截面延性性能分析 | 第62-70页 |
4.5.1 轴压比的影响 | 第63-65页 |
4.5.2 纵筋强度的影响 | 第65-67页 |
4.5.3 纵筋配筋率的影响 | 第67-68页 |
4.5.4 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 第68-69页 |
4.5.5 截面尺寸的影响 | 第69-70页 |
4.6 大震作用下墩柱顺桥向延性性能 | 第70-73页 |
4.6.1 位移的验算 | 第70页 |
4.6.2 耗能及破损状态 | 第70-73页 |
4.7 大震作用下墩柱横桥向延性性能 | 第73-75页 |
4.7.1 位移的验算 | 第73页 |
4.7.2 耗能及破损状态 | 第73-75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7-79页 |
结论 | 第77页 |
展望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