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1.1 我国水稻栽培现状及其问题 | 第11-12页 |
1.1.1 水稻栽培现状 | 第11-12页 |
1.1.2 水稻栽培主要问题 | 第12页 |
1.2 农业土壤与土壤电导率 | 第12-14页 |
1.2.1 农田土壤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土壤电导率 | 第13-14页 |
1.3 水肥耦合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植物水肥耦合高效机理 | 第15-17页 |
1.4.1 水肥耦合对植株的调控机理 | 第15-16页 |
1.4.2 物质吸收积累 | 第16页 |
1.4.3 光合生理机制 | 第16-1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7-21页 |
2.1 水肥耦合调控试验 | 第17-18页 |
2.1.1 供式品种 | 第17页 |
2.1.2 供试土壤 | 第17页 |
2.1.3 试验设计 | 第17-18页 |
2.2 水分试验 | 第18-19页 |
2.2.1 供试品种 | 第18页 |
2.2.2 试验设计 | 第18-19页 |
2.3 氮肥水平试验 | 第19页 |
2.4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19-20页 |
2.4.1 土壤农化分析测定方法 | 第19页 |
2.4.2 植株农艺性状的测定 | 第19页 |
2.4.3 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第19页 |
2.4.4 可溶性蛋白的测定 | 第19页 |
2.4.5 叶片可溶性糖的测定 | 第19页 |
2.4.6 叶片过氧化物酶(POD)的测定 | 第19页 |
2.4.7 根系活力的测定 | 第19-20页 |
2.4.8 叶片脯氨酸的测定 | 第20页 |
2.4.9 电导率的测定 | 第20页 |
2.4.10 植株氮磷钾含量的测定 | 第20页 |
2.4.11 光响应曲线及光合参数的测定 | 第20页 |
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0-21页 |
2.5.1 光响应曲线的拟合 | 第20页 |
2.5.2 相关计算公式 | 第20-2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1-47页 |
3.1 水肥耦合调控下水稻高产机理研究 | 第21-31页 |
3.1.1 水肥耦合调控对水稻可溶性蛋白的影响 | 第21-23页 |
3.1.2 水肥耦合调控对水稻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第23-25页 |
3.1.3 水肥耦合调控对水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25-27页 |
3.1.4 水肥耦合调控对水稻光合参数的影响 | 第27-29页 |
3.1.5 水肥耦合调控对水稻产量构成的影响 | 第29-31页 |
3.2 不同水分条件下水稻的高产机理研究 | 第31-44页 |
3.2.1 不同水分处理对水稻生理机理的影响 | 第31-32页 |
3.2.2 不同水分处理对水稻不同时期叶绿素的影响 | 第32-33页 |
3.2.3 不同水分处理对水稻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33-34页 |
3.2.4 不同水分处理下水稻光合参数与Pn(净光合速率)的相关分析 | 第34页 |
3.2.5 不同水分处理下分蘖期和齐穗期的光响应曲线分析 | 第34-36页 |
3.2.6 不同水分处理下水稻农艺性状分析 | 第36页 |
3.2.7 不同水分处理下的水稻产量构成分析 | 第36-37页 |
3.2.8 灌溉用水量的比较分析 | 第37-38页 |
3.2.9 不同水分处理对水稻茎和叶氮、磷、钾积累量的影响 | 第38-39页 |
3.2.10 不同水分处理对根氮、磷、钾积累量的影响 | 第39-40页 |
3.2.11 不同水分处理对穗氮、磷、钾积累量的影响 | 第40-41页 |
3.2.12 不同水分处理电导率分析 | 第41-44页 |
3.3 氮肥水平试验 | 第44-47页 |
3.3.1 大田栽培水稻产量构成分析 | 第44-45页 |
3.3.2 大田栽培水稻的氮、磷、钾积累量分析 | 第45-46页 |
3.3.3 大田栽培水稻氮肥的相关效率分析 | 第46-47页 |
4 讨论 | 第47-49页 |
4.1 水稻高产栽培生理机理 | 第47-48页 |
4.2 水稻高产栽培光合机理 | 第48页 |
4.3 氮肥高产机理 | 第48-49页 |
4.4 电导率 | 第49页 |
5 结论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作者简介 | 第58-59页 |
导师简介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