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农用化学物质、有毒化学物质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PCBs在典型污染环境介质的分布特征及其植物的吸收与传输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3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21页
        1.2.1 PCBs的概况第11-13页
        1.2.2 PCBs的污染现状第13-17页
        1.2.3 城市污泥的农田施用第17-19页
        1.2.4 植物对污泥施用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吸收与传输第19-21页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第21-22页
    1.4 技术路线第22-23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3-31页
    2.1 试剂与仪器第23页
    2.2 实验设计第23-27页
        2.2.1 采样区概况第23-26页
        2.2.2 布点与采样第26-27页
    2.3 样品处理与测定第27-31页
        2.3.1 样品的处理第27-28页
        2.3.2 样品的测定第28-31页
第三章 典型污染介质中PCBs的分布特征第31-42页
    3.1 PCBs在典型污染土壤中的分布特征第31-35页
        3.1.1 固体废弃物回收处理区土壤中PCBs的污染水平第31-33页
        3.1.2 固体废弃物回收处理区土壤中PCBs的同系物分布特征第33-35页
    3.2 不同区域污泥中PCBs的分布第35-41页
        3.2.1 污泥样品中PCBs的含量分布第35-37页
        3.2.2 污泥样品中PCBs的同系物分布第37-39页
        3.2.3 污泥中PCBs的来源分析第39-41页
    3.3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四章 污泥施用土壤中PCBs的植物吸收和传输第42-51页
    4.1 植物对污泥施用土壤中PCBs的降解第42-44页
    4.2 污泥施用土壤中PCBs的植物吸收、传输特征第44-50页
        4.2.1 污泥施用土壤中PCBs的植物吸收第46-48页
        4.2.2 污泥施用土壤中PCBs的植物传输第48-50页
    4.3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51-53页
    5.1 全文总结第51-52页
    5.2 全文展望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60页
致谢第60-6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62-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聚苯胺增强TiO2/ACF-石墨板电极电化学催化氧化含酚废水的研究
下一篇:青海湖地区不同盐度水体铀、钍同位素分布特征及环境指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