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油气田开发设计与计算论文--采收率研究论文

萨中中区西部区块剩余油分布及调整开发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创新点摘要第6-9页
前言第9-12页
    一、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9页
    二、项目的研究内容第9-10页
    三、所做工作及主要成果第10页
    四、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第10-12页
第一章 试验区勘探开发概况第12-16页
    1.1 地质概况第12-13页
    1.2 试验区开采简史第13页
    1.3 试验区油层沉积特征第13-15页
    1.4 试验区井开采状况第15-16页
第二章 研究区地质模型建立第16-27页
    2.1 模拟区概况第16-17页
    2.2 平面网格划分方法及总网格数第17-18页
    2.3 地质模型参数赋值第18-20页
    2.4 相约束三维地质建模第20-22页
    2.5 不同微相使用不同相对渗透率曲线第22-25页
    2.6 油藏高压物性(PVT)第25-27页
第三章 精细动态模型建立第27-28页
    3.1 动态模型时间阶段划分第27页
    3.2 措施数据处理第27页
    3.3 射补孔数据处理第27页
    3.4 边井产量处理第27页
    3.5 边井的生产和注水描述第27-28页
第四章 水驱阶段历史拟合第28-40页
    4.1 拟合方法第28-29页
    4.2 地质储量拟合第29-30页
    4.3 全区不同指标历史拟合第30-33页
    4.4 不同井网拟合第33-37页
    4.5 单井拟合情况分析第37-40页
第五章 聚驱模型建立第40-43页
    5.1 地质模型建立方法第40-41页
    5.2 相对渗透率曲线及高压物性参数选取第41页
    5.3 聚驱动态模型建立方法第41页
    5.4 聚驱历史拟合第41-43页
第六章 研究区剩余油分布特征第43-84页
    6.1 水驱结束时剩余油分布规律第43-58页
    6.2 聚驱过程中不同油层动用状况第58-84页
第七章 研究区不同调整开发方案预测研究第84-94页
    7.1 现井网条件下一期射孔对象水驱采收率第84页
    7.2 油水井跟踪调整措施对改善开发效果的作用第84-85页
    7.3 一期对象聚驱结束后提高采收率效果预测第85-87页
    7.4 二期补孔时机及注入参数的优化设计第87-93页
    7.5 水驱井网加密提高采收率效果评价研究第93-94页
结论第94-96页
参考文献第96-100页
致谢第100-101页
详细摘要第101-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海塔盆地塔南区块井壁稳定技术研究
下一篇:慢性间歇性低压低氧抗大鼠再生障碍性贫血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