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4 研究内容和主要贡献 | 第11页 |
1.5 论文章节安排 | 第11-13页 |
第2章 相关研究工作 | 第13-21页 |
2.1 WAL策略的日志恢复技术 | 第13-17页 |
2.1.1 物理日志 | 第13-15页 |
2.1.2 逻辑日志 | 第15-17页 |
2.2 非日志恢复技术 | 第17-20页 |
2.2.1 冗余备份 | 第17-18页 |
2.2.2 世系与RDD | 第18-19页 |
2.2.3 Log-Structured与RAMCloud | 第19-2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3章 仿真平台RecoS | 第21-47页 |
3.1 RecoS的体系结构 | 第22-27页 |
3.1.1 主节点 | 第23-26页 |
3.1.2 Redis集群 | 第26页 |
3.1.3 Redis日志节点 | 第26-27页 |
3.2 功能实现 | 第27-32页 |
3.2.1 数据存储 | 第27-29页 |
3.2.2 ACID特性 | 第29-30页 |
3.2.3 故障模型 | 第30-32页 |
3.3 恢复策略的实现 | 第32-46页 |
3.3.1 物理日志 | 第32-38页 |
3.3.2 逻辑日志 | 第38-41页 |
3.3.3 检查点 | 第41-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4章 组提交中的压缩算法 | 第47-59页 |
4.1 日志空间压缩 | 第47-49页 |
4.1.1 编码压缩 | 第48页 |
4.1.2 减少日志信息量 | 第48-49页 |
4.2 带有编码的日志组提交策略 | 第49-58页 |
4.2.1 日志的组提交 | 第49-50页 |
4.2.2 字典编码的组提交 | 第50-53页 |
4.2.3 带有阈值限制的间接编码的组提交算法 | 第53-58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5章 实验部分 | 第59-67页 |
5.1 实验环境 | 第59页 |
5.2 组提交 | 第59-64页 |
5.2.1 实验准备 | 第59-61页 |
5.2.2 字典编码的组提交 | 第61-63页 |
5.2.3 间接编码的组提交 | 第63-6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4-67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7-69页 |
6.1 总结 | 第67页 |
6.2 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致谢 | 第73-7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项目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