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绪论 | 第10-15页 |
1.1 认识嵌入式技术 | 第10-13页 |
1.1.1 嵌入式系统的定义及发展 | 第10-11页 |
1.1.2 嵌入式系统的特点 | 第11页 |
1.1.3 嵌入式系统的基本结构 | 第11-12页 |
1.1.4 ARM技术 | 第12页 |
1.1.5 Linux嵌入式开发系统 | 第12-13页 |
1.2 课题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13-14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2.开发环境的搭建 | 第15-30页 |
2.1 硬件开发环境的的构建 | 第15-17页 |
2.1.1 开发板与宿主机相结合的开发模式 | 第15页 |
2.1.2 硬件环境的搭建 | 第15-16页 |
2.1.3 软件环境的搭建 | 第16-17页 |
2.2 系统启动分析 | 第17-23页 |
2.2.1 Bootloader的概念 | 第17页 |
2.2.2 Bootloader启动过程分析 | 第17-20页 |
2.2.3 U-boot源码结构 | 第20-21页 |
2.2.4 U-boot的编辑、编译与移植 | 第21-23页 |
2.3 Linux内核配置、编译与移植 | 第23-25页 |
2.3.1 Linux基本知识 | 第23-24页 |
2.3.2 修改内核以支持S3C2410/S3C2440开发板 | 第24-25页 |
2.4 制作根文件系统 | 第25-29页 |
2.4.1 文件系统的概念 | 第25页 |
2.4.2 根文件系统的结构 | 第25-26页 |
2.4.3 使用Busybox创建最小根文件系统 | 第26-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3.Linux驱动基础 | 第30-35页 |
3.1 Linux驱动概述 | 第30-32页 |
3.1.1 设备驱动分类 | 第30-31页 |
3.1.2 驱动基本调用函数 | 第31页 |
3.1.3 驱动开发的一般步骤 | 第31页 |
3.1.4 驱动函数的加载与卸载 | 第31-32页 |
3.2 输入子系统 | 第32-34页 |
3.2.1 输入子系统框架 | 第32-33页 |
3.2.2 Input子系统的几个重要的数据结构 | 第33页 |
3.2.3 Input子系统工作流程 | 第33-3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4.LCD驱动开发 | 第35-45页 |
4.1 LCD概述 | 第35页 |
4.2 LCD硬件原理及数据的显示 | 第35-43页 |
4.2.1 LCD控制器 | 第35-36页 |
4.2.2 数据在LCD上的显示 | 第36页 |
4.2.3 TFT LCD的硬件操作 | 第36-42页 |
4.2.4 LCD驱动程序框架 | 第42-43页 |
4.3 测试结果分析 | 第43-4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5.触摸屏驱动开发 | 第45-56页 |
5.1 触摸屏简述及其特点 | 第45页 |
5.2 电阻触摸屏原理 | 第45-47页 |
5.3 电阻触摸屏接口、工作模式及寄存器设置 | 第47-49页 |
5.4 触摸屏驱动 | 第49-55页 |
5.4.1 TS驱动程序框架 | 第49-53页 |
5.4.2 TS驱动出现的优化 | 第53-5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6.基于Linux+ARM的多格式视频图像采集系统的设计 | 第56-62页 |
6.1 引言 | 第56页 |
6.2 系统搭建 | 第56-57页 |
6.3 视频图像采集系统设计 | 第57-60页 |
6.3.1 V4L2技术基础 | 第57-58页 |
6.3.2 基于V4L2的视频图像采集流程 | 第58-59页 |
6.3.3 应用程序video2lcd骨架 | 第59-60页 |
6.4 应用测试与分析 | 第60-61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7.总结和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作者简介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