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采用第一性原理研究--基于聚硅烷和芘衍生物分子器件的电输运性能

中文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6页
中文文摘第7-11页
绪论第11-21页
    0.1 分子电子学的研究背景第11-12页
    0.2 分子器件的研究进展第12-13页
    0.3 分子整流器的研究进展第13-19页
    0.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以及意义第19-21页
第一章 分子器件电子输运性能的理论研究方法第21-33页
    1.1 Born-Oppenheimer(BO)近似第21-22页
    1.2 Hartree-Fock近似第22-23页
    1.3 密度泛函理论(DFT)第23-27页
        1.3.1 Thomas-Fermi模型第23页
        1.3.2 Hohenberg-Kohn(HK)定理第23-24页
        1.3.3 Kohn-Sham(KS)方程第24-25页
        1.3.4 交换-关联泛函第25-26页
        1.3.5 自洽求解过程第26-27页
    1.4 格林函数方法第27-33页
第二章 以巯基封端的聚硅烷分子整流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第33-43页
    2.1 引言第33页
    2.2 计算细节第33-35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5-41页
        2.3.1 孤立分子的电子结构第35-36页
        2.3.2 I-V特征和整流率第36-41页
    2.4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三章 具有类似于芘酰亚胺(PBI)分子结构的电子输运性能第43-59页
    3.1 引言第43页
    3.2 计算细节第43-45页
    3.3 计算结果和讨论第45-56页
        3.3.1 孤立分子的电子结构第45-47页
        3.3.2 电子输运特征第47-53页
        3.3.3 C原子和N原子对最优整流效应分子器件电子输运性能的影响第53-56页
    3.4 本章小结第56-59页
第四章 基团取代基于芘分子结构框架的分子结电子输运性能第59-77页
    4.1 引言第59页
    4.2 计算细节第59-61页
    4.3 计算结果和讨论第61-75页
        4.3.1 I-V特征和整流效应第61-66页
        4.3.2 不同基团对分子结电子输运性能的影响第66-75页
    4.4 本章小结第75-77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77-79页
参考文献第79-87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87-89页
致谢第89-91页
个人简历第91-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并苯功能化对分子堆积方式及载流子传输性质的影响
下一篇:Pt(Pd)/PS/GNs复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电光协同催化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