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9-17页 |
| 1.1 我国交通隧道建设的发展趋势和现状 | 第9页 |
| 1.2 盾构隧道混凝土管片及其性质要求 | 第9-10页 |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 1.3.1 高性能混凝土概述 | 第10-12页 |
| 1.3.2 矿物掺合料研究与应用现状 | 第12-13页 |
| 1.3.3 聚羧酸系减水剂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1.4 研究工程背景 | 第14-15页 |
| 1.5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 1.5.1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 1.5.2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 1.5.3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 1.6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 2 原材料的选择及试验方案的制定 | 第17-27页 |
| 2.1 水泥 | 第17-19页 |
| 2.2 集料 | 第19-21页 |
| 2.2.1 粗集料 | 第19-20页 |
| 2.2.2 细集料 | 第20-21页 |
| 2.3 矿物掺和料 | 第21-23页 |
| 2.3.1 粉煤灰 | 第22页 |
| 2.3.2 粒化高炉矿渣 | 第22-23页 |
| 2.4 减水剂 | 第23-25页 |
| 2.5 水 | 第25页 |
| 2.6 试验方案的制定 | 第25-26页 |
| 2.7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3 减水剂与水泥相容性研究及坍落度与骨料用量关系 | 第27-36页 |
| 3.1 减水剂与水泥相容性实验 | 第27-29页 |
| 3.1.1 材料用量 | 第27-28页 |
| 3.1.2 试验方法及结果 | 第28-29页 |
| 3.2 减水剂掺量与混凝土坍落度试验 | 第29-31页 |
| 3.3 骨料占比与混凝土坍落度试验 | 第31-35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4 基准混凝土配合比的优选 | 第36-56页 |
| 4.1 正交试验简介 | 第37-40页 |
| 4.1.1 正交试验概述 | 第37-38页 |
| 4.1.2 正交试验分析方法简介 | 第38-40页 |
| 4.2 基于规范法的正交试验设计 | 第40-47页 |
| 4.2.1 正交试验因素水平的确定 | 第41-43页 |
| 4.2.2 试验配比及结果 | 第43-44页 |
| 4.2.3 试验结果分析 | 第44-47页 |
| 4.3 基于紧密堆积法的正交试验设计 | 第47-52页 |
| 4.3.1 紧密堆积法正交试验因素水平的确定 | 第47页 |
| 4.3.2 紧密堆积法正交试验配合比的确定及抗压强度 | 第47-49页 |
| 4.3.3 紧密堆积法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 第49-52页 |
| 4.4 两种设计方法对比 | 第52-54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 5 复掺矿粉和粉煤灰优化基准混凝土配合比 | 第56-65页 |
| 5.1 矿物掺和料掺量及混凝土配比的确定 | 第57-59页 |
| 5.2 性能指标的测定及结果分析 | 第59-61页 |
| 5.3 与生产用配合比各项性能指标的对比 | 第61-63页 |
| 5.3.1 和易性的对比 | 第62页 |
| 5.3.2 蒸养强度的对比 | 第62-63页 |
| 5.4 管片检漏试验 | 第63-64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6 结论及展望 | 第65-66页 |
| 6.1 结论 | 第65页 |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65-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