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公安工作论文--治安工作论文--公共秩序管理论文

我国群体性事件应对的危机公关模式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6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第12-13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3页
    1.3 研究目的第13-14页
    1.4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4.1 理论研究意义第14页
        1.4.2 实践研究意义第14-15页
    1.5 研究方法第15-16页
第二章 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第16-22页
    2.1 基本概念第16-19页
        2.1.1 群体性事件的含义第16-18页
            2.1.1.1 群体性事件的概念界定第16页
            2.1.1.2 群体性事件的特点第16-17页
            2.1.1.3 群体性事件的性质第17-18页
        2.1.2 危机公关的含义第18-19页
    2.2 相关理论第19-22页
        2.2.1 危机管控理论第19-20页
        2.2.2 危机公关理论第20-21页
        2.2.3 政府危机公关理论第21-22页
第三章 我国传统的危机管控模式分析第22-31页
    3.1 危机管控模式的特点第22-24页
        3.1.1 应对理念以预防为辅第22页
        3.1.2 应对手段以强制为主第22-23页
        3.1.3 信息制度保守第23页
        3.1.4 忽视媒体舆论导向第23-24页
    3.2 危机管控模式的后果第24-27页
        3.2.1 社会矛盾加深,群体性事件频发第24-25页
        3.2.2 群众对特定人群和地区的安全感不高第25-26页
        3.2.3 公共权利运行偏离公共利益轨道第26页
        3.2.4 政府公共关系僵化第26-27页
    3.3 危机管控模式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27-29页
        3.3.1 应对理念存在偏差第27页
        3.3.2 应对手段过度强硬第27-28页
        3.3.3 综合协调机制不健全第28页
        3.3.4 媒体公关乏力第28-29页
    3.4 创新危机管理模式的必要性第29-31页
        3.4.1 日益加大的社会矛盾第29-30页
        3.4.2 社会发展和人民追求的提高第30页
        3.4.3 高效服务型政府建立的迫切需求第30-31页
第四章 危机公关模式的原则及构成第31-38页
    4.1 危机公关模式的原则第31-33页
        4.1.1 承担责任原则第31页
        4.1.2 速度第一原则第31页
        4.1.3 真诚沟通原则第31-32页
        4.1.4 信息公开原则第32-33页
    4.2 危机公关模式的要素构成第33-38页
        4.2.1 强化服务为先的管理理念第33页
        4.2.2 确立预防为主的工作重心第33-34页
        4.2.3 构建谈判、协商、共赢的管理机制第34-35页
        4.2.4 实施疏导为主的管理手段第35-36页
        4.2.5 建立健全政府对社会大众的服务职能第36-38页
第五章 危机公关模式实施的基本要求第38-46页
    5.1 预防为主的常态管理第38-40页
        5.1.1 制定预案第38页
        5.1.2 建立应急机制第38-39页
        5.1.3 宣传教育第39-40页
    5.2 软硬结合的处置手段第40-41页
        5.2.1 紧急管控第40-41页
        5.2.2 疏导调解第41页
    5.3 信息公开与舆论引导第41-44页
        5.3.1 信息公开策略第41-42页
        5.3.2 舆论引导策略第42-44页
    5.4 以人为本的应急理念第44-46页
        5.4.1 了解诉求第44-45页
        5.4.2 满足合理利益第45-46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46-48页
    6.1 结论第46页
    6.2 展望第46-48页
致谢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社区矫正模式的探索与创新--以温州市瓯洞新区为例
下一篇:县级政府行政成本研究--以浙江省A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