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8页 |
1.1 EMS技术 | 第10-15页 |
1.1.1 EMS诱变原理 | 第10-11页 |
1.1.2 EMS诱变特点 | 第11页 |
1.1.3 EMS诱变材料的选择 | 第11-13页 |
1.1.4 EMS诱变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1.2 EMS诱变在构建蔬菜突变体库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1.2.1 辣椒 | 第15页 |
1.2.2 其它蔬菜 | 第15-16页 |
1.3 EMS诱变前景 | 第16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6-18页 |
第二章 EMS处理对辣椒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活性的影响 | 第18-26页 |
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18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18页 |
2.1.2 实验试剂 | 第18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8-19页 |
2.2.1 EMS诱变处理种子 | 第18-19页 |
2.2.2 EMS诱变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19页 |
2.2.3 EMS诱变处理对辣椒幼苗活力的影响 | 第19页 |
2.2.4 数据分析 | 第19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19-24页 |
2.3.1 EMS处理对辣椒种子萌发和成苗的影响 | 第19-22页 |
2.3.2 EMS处理对辣椒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22-24页 |
2.4 讨论 | 第24-26页 |
第三章 辣椒突变体库的构建 | 第26-34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26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26-27页 |
3.2.1 M1代突变群体的获得 | 第26页 |
3.2.2 M2代突变群体的获得 | 第26-27页 |
3.2.3 M3代突变群体的获得 | 第27页 |
3.2.4 突变体库的构建 | 第27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27-33页 |
3.3.1 突变体库的构建 | 第27页 |
3.3.2 突变类型归纳 | 第27-28页 |
3.3.3 突变体变异性状描述 | 第28-33页 |
3.4 讨论 | 第33-34页 |
第四章 辣椒矮秆突变体的筛选与分析 | 第34-40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34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34-35页 |
4.2.1 农艺性状调查 | 第34页 |
4.2.2 光合色素含量测定 | 第34-35页 |
4.2.3 突变体遗传分析 | 第35页 |
4.2.4 数据分析 | 第35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35-38页 |
4.3.1 突变体与野生型植株农艺性状比较 | 第35-37页 |
4.3.2 突变体与野生型植株光合色素含量比较 | 第37-38页 |
4.3.3 突变体遗传分析 | 第38页 |
4.4 讨论 | 第38-40页 |
第五章 结论及下一步研究设想 | 第40-41页 |
5.1 结论 | 第40页 |
5.2 下一步研究设想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8页 |
附录1 缩略词表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作者简介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