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研究目标 | 第12-13页 |
2 “讲学须有宗旨,宗旨源于《大学》” | 第13-22页 |
2.1 李材与阳明《大学》改本的比较 | 第13-18页 |
2.2 李材与阳明《大学》观的差别 | 第18-22页 |
3 李材对阳明学本体论的批判与修正 | 第22-32页 |
3.1 反对以“良知”为体 | 第22-25页 |
3.2 从宗心到宗性 | 第25-28页 |
3.3 性体本善 | 第28-32页 |
4 李材对阳明学工夫论的批判与修正 | 第32-37页 |
4.1 摄知归止,止于至善 | 第32-33页 |
4.2 反对空谈“良知”,主张修身为本 | 第33-35页 |
4.3 止修双揭、止修合一 | 第35-37页 |
5 对李材的评价与定位 | 第37-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个人简历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