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司他丁联合不同通气模式对妇科腔镜手术患者呼吸动力学的影响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前言 | 第12-16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6-22页 |
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1 病例选择 | 第16页 |
1.2 纳入标准 | 第16页 |
1.3 排除标准 | 第16页 |
1.4 退出标准 | 第16-1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7-22页 |
2.1 材料 | 第17-18页 |
2.1.1 实验对象 | 第17页 |
2.1.2 药物及试剂 | 第17-18页 |
2.1.3 实验仪器 | 第18页 |
2.2 方法 | 第18-20页 |
2.2.1 本研究麻醉过程 | 第18-19页 |
2.2.2 两组机械通气的参数 | 第19页 |
2.2.3 本研究记录项目 | 第19-20页 |
2.2.4 试验中记录的指标时间点及描述 | 第20页 |
2.3 统计学分析 | 第20-21页 |
2.4 技术路线图 | 第21-22页 |
结果 | 第22-24页 |
1 不同时间点肺顺应性的比较 | 第22页 |
2 不同时间点Raw的比较 | 第22页 |
3 不同时间点Pmax的比较 | 第22页 |
4 不同时间点Pplat的比较 | 第22页 |
5 不同时间点Pmean的比较 | 第22-24页 |
讨论 | 第24-32页 |
1 二氧化碳气腹的临床应用 | 第24页 |
2 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影响呼吸功能的因素 | 第24-26页 |
2.1 气腹压力的影响 | 第24-25页 |
2.2 手术体位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 第25-26页 |
3 容量控制通气与压力控制通气 | 第26-28页 |
4 应用乌司他丁的目的 | 第28-29页 |
5 本课题所选指标及意义 | 第29-30页 |
5.1 肺顺应性 | 第29页 |
5.2 气道阻力 | 第29-30页 |
5.3 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气道平均压 | 第30页 |
6 总结 | 第30-32页 |
结论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9页 |
综述 | 第39-56页 |
1 压力控制通气的历史与发展状况 | 第39-40页 |
2 压力控制通气的基础知识 | 第40-42页 |
2.1 概念 | 第40页 |
2.2 基本特征 | 第40-41页 |
2.2.1 气道压力 | 第40页 |
2.2.2 潮气量 | 第40-41页 |
2.2.3 流速波形 | 第41页 |
2.2.4 呼吸频率和吸呼气时间比 | 第41页 |
2.3 压力控制通气的优缺点 | 第41-42页 |
2.3.1 PCV的优点 | 第41-42页 |
2.3.2 PCV的缺点 | 第42页 |
3 压力控制通气对机体的影响 | 第42-44页 |
3.1 对呼吸动力学的影响 | 第42-43页 |
3.2 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 第43-44页 |
3.3 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 第44页 |
4 压力控制通气在临床上的应用 | 第44-48页 |
4.1 PCV在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 第44-45页 |
4.2 PCV在胸科手术中的应用 | 第45-46页 |
4.3 PCV在小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 第46页 |
4.4 PCV在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 第46-47页 |
4.5 PCV在ARDS病人中的应用 | 第47页 |
4.6 PCV在体外循环手术中的应用 | 第47页 |
4.7 其他 | 第47-48页 |
5 结束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6页 |
附录 | 第56-59页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