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机械零件及传动装置论文--其他机械元件论文

非石棉抄取密封垫片的制备工艺与蠕变性能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1.1 选题背景第11-12页
    1.2 非石棉密封垫片发展现状第12-16页
        1.2.1 非石棉密封垫片制备方法第12-14页
        1.2.2 非石棉密封垫片发展状况第14-16页
    1.3 密封垫片蠕变性研究进展第16-19页
        1.3.1 蠕变的含义第16-17页
        1.3.2 密封垫片蠕变模型的相关研究第17-19页
    1.4 本论文中主要研究内容第19-21页
第二章 非石棉抄取密封垫片原材料的选取第21-31页
    2.1 纤维的选取第21-25页
        2.1.1 常用代替石棉纤维其特性比较第21-23页
        2.1.2 常用代替石棉纤维与粘结剂结合性比较第23-24页
        2.1.3 常用代替石棉纤维耐热性比较第24-25页
        2.1.4 混杂纤维的影响第25页
    2.2 粘结剂的选取第25-26页
    2.3 填料的选取第26-28页
    2.4 其他辅助剂的选取第28-29页
    2.5 本章小结第29-31页
第三章 非石棉抄取密封垫片的制备工艺第31-47页
    3.1 非石棉纤维的疏解第32页
    3.2 抄取液的制取第32-34页
    3.3 抄取成型工艺第34-35页
    3.4 硫化工艺的选取第35-44页
        3.4.1 硫化工艺影响因素分析第35-36页
        3.4.2 硫化工艺单因素试验研究第36-39页
        3.4.3 硫化工艺正交实验设计第39-41页
        3.4.4 多指标综合评价法第41-44页
    3.5 本章小结第44-47页
第四章 非石棉抄取密封垫片蠕变性能研究第47-57页
    4.1 非石棉抄取密封垫片蠕变影响因素分析第47-48页
    4.2 非石棉抄取密封垫片蠕变特性研究第48-49页
        4.2.1 试验的装置第48-49页
        4.2.2 试验进行的方法第49页
    4.3 试验所得结果同分析第49-56页
        4.3.1 垫片组分与蠕变松弛率之间的影响第49页
        4.3.2 垫片构成同蠕变松弛率之间的关系第49-50页
        4.3.3 垫片厚度同蠕变松弛率之间的关系第50-51页
        4.3.4 垫片所受温度同蠕变松弛率之间的关系第51-52页
        4.3.5 垫片进行试验的时间同蠕变松弛率之间的关系第52-55页
        4.3.6 垫片所受压应力同蠕变松弛率之间的关系第55-56页
    4.4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五章 非石棉抄取密封垫片蠕变模型研究第57-67页
    5.1 蠕变模型的研究第57-63页
        5.1.1 基础元件蠕变模型第57-59页
        5.1.2 两元件蠕变模型第59-61页
        5.1.3 三元件蠕变模型第61-62页
        5.1.4 其它蠕变模型第62-63页
    5.2 非石棉抄取密封垫片蠕模型的构建第63-66页
        5.2.1 非石棉抄取密封垫片蠕变并联模型的构建第64-65页
        5.2.2 非石棉抄取密封垫片蠕变串联模型的构建第65-66页
    5.3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六章 非石棉抄取密封垫片蠕变模型的确定第67-81页
    6.1 实验所得数据第67页
    6.2 非石棉抄取密封垫片经验公式的确定第67-72页
        6.2.1 非石棉抄取密封垫片经验公式的推导第68页
        6.2.2 所受压应力12MPa时经验公式的系数确定第68-69页
        6.2.3 所受压应力18MPa时经验公式的系数确定第69-70页
        6.2.4 所受压应力24MPa时经验公式的系数确定第70页
        6.2.5 所受压应力30MPa时经验公式的系数确定第70-72页
    6.3 对非石棉抄取密封垫片蠕变并联模型的确定第72-75页
    6.4 非石棉抄取密封垫片蠕变串联模型的确定第75-79页
    6.5 本章小结第79-81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81-83页
    7.1 结论第81-82页
    7.2 展望第82-83页
致谢第83-85页
参考文献第85-91页
附录 攻读硕士阶段发表的论文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数据中心气流组织的节点失效模型研究与设计
下一篇:利用滤膜系统(FP)和气质联用研究上海市大气中羰基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