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资源开发与利用论文--农业资源类型及评价论文

锡林郭勒盟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效益评价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1 引言第8-19页
    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9-10页
        1.2.1 研究目的第9页
        1.2.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第10-15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3 文献述评第14-15页
    1.4 研究内容第15页
    1.5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6 技术路线第16-18页
    1.7 本文可能的创新与不足第18-19页
2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第19-23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19-20页
        2.1.1 生态补偿第19页
        2.1.2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第19页
        2.1.3 草畜平衡第19-20页
    2.2 理论基础第20-23页
        2.2.1 外部性理论第20页
        2.2.2 公共物品理论第20-21页
        2.2.3 生态价值理论第21-22页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2-23页
3 锡林郭勒盟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情况第23-33页
    3.1 研究区域概况及调研数据来源第23-25页
        3.1.1 研究区域概况第23页
        3.1.2 调研对象数据来源第23-25页
    3.2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发展成效第25-29页
        3.2.1 补助标准提高,扶持政策种类增多第25-26页
        3.2.2 草原生态系统持续改善第26-27页
        3.2.3 旅游娱乐项目增多,相关收入提高第27-28页
        3.2.4 新型经营主体增多,推动现代化技术提高第28页
        3.2.5 牧民草原生态保护意识增强第28-29页
    3.3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发展存在的问题第29-33页
        3.3.1 牧区科技水平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第29-30页
        3.3.2 牧民生产生活缺少基本保障第30页
        3.3.3 草原生态补偿金标准设定较低第30-31页
        3.3.4 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管力度不够第31页
        3.3.5 政府对于灾害应对措施较少第31-33页
4 锡林郭勒盟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效益评价实证分析第33-45页
    4.1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效益指标体系构建第33-35页
        4.1.1 构建原则第33-34页
        4.1.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34-35页
    4.2 研究方法第35-37页
        4.2.1 层次分析法基本思路第35页
        4.2.2 层次分析法理论模型第35-37页
    4.3 数据来源第37页
    4.4 结果与分析第37-45页
        4.4.1 生态效益评价第37-39页
        4.4.2 经济效益评价第39-41页
        4.4.3 社会效益评价第41-42页
        4.4.4 综合效益评价第42-45页
5 结论与对策建议第45-48页
    5.1 结论第45页
    5.2 对策建议第45-48页
致谢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3页
附录第53-63页
作者简介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背景下农户林业经营行为研究--以内蒙古赤峰市为例
下一篇:锡林郭勒盟不同草地类型地区家庭牧场生产效率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