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1.2.1 电离层研究简史 | 第12-13页 |
1.2.2 电离层不规则体研究及发展状况 | 第13-15页 |
1.2.3 电离层相关术语及定义 | 第15-18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研究电离层的原理与手段及数据处理方法 | 第20-31页 |
2.1 电离层分层结构 | 第20页 |
2.2 电离层探测手段 | 第20-28页 |
2.2.1 GPS观测 | 第20-23页 |
2.2.2 测高仪观测 | 第23-25页 |
2.2.3 甚高频雷达观测 | 第25-28页 |
2.3 数据处理 | 第28-30页 |
2.3.1 S_4指数计算方法 | 第28-29页 |
2.3.2 TEC解算方法 | 第29-30页 |
2.4 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华南地区TEC耗空统计特征分析 | 第31-46页 |
3.1 广州站和深圳站GPS-TEC数据说明 | 第32-33页 |
3.2 TEC耗空观测 | 第33-38页 |
3.2.1 2011 年3月 29 日观测结果 | 第33-35页 |
3.2.2 2011 年3月 20 日和2012年 10 月3日观测结果 | 第35-37页 |
3.2.3 浅TEC耗空的时间和纬度分布 | 第37-38页 |
3.3 TEC耗空季节变化规律 | 第38-40页 |
3.4 TEC耗空统计特征 | 第40-42页 |
3.5 讨论 | 第42-44页 |
3.6 小结 | 第44-46页 |
第四章 华南地区冬至期间不规则体的多手段观测 | 第46-55页 |
4.1 冬至期间电离层闪烁观测 | 第46-47页 |
4.2 2013 年12月 13 日不规则体多手段观测 | 第47-50页 |
4.3 不规则体出现的原因分析 | 第50-53页 |
4.3.1 地磁活动水平 | 第50-51页 |
4.3.2 垂直漂移速度 | 第51-52页 |
4.3.3 F2 层高度 | 第52-53页 |
4.4 小结 | 第53-55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附件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