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8页 |
1.1 冻土的研究概况 | 第9-12页 |
1.1.1 冻土类型及其结构 | 第9页 |
1.1.2 冻土的分布及退化 | 第9-11页 |
1.1.3 冻土中的有机碳 | 第11-12页 |
1.2 冻土中的微生物 | 第12-14页 |
1.2.1 细菌、真菌及其多样性 | 第12页 |
1.2.2 古菌及其多样性 | 第12-13页 |
1.2.3 古菌与甲烷循环 | 第13-14页 |
1.3 冻土融化的生态效应 | 第14-15页 |
1.4 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4.1 16 SrRNA基因克隆文库法 | 第16页 |
1.4.2 高通量测序 | 第16-17页 |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8-20页 |
2.1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8-19页 |
2.2 钻区生态环境特征 | 第19-20页 |
第三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20-26页 |
3.1 样品来源和采集 | 第20-21页 |
3.2 土壤的理化参数测定 | 第21-23页 |
3.2.1 土壤的温度、深度及性质 | 第21页 |
3.2.2 土壤pH值及含水率 | 第21-22页 |
3.2.3 土壤的甲烷含量 | 第22页 |
3.2.4 土壤的总有机碳(TOC)含量 | 第22-23页 |
3.3 微生物分析 | 第23-26页 |
3.3.1 吖啶橙染色计数法(AODC) | 第23页 |
3.3.2 提取土壤的DNA | 第23页 |
3.3.3 PCR(PolymeraseChainReaction)扩增 | 第23-25页 |
3.3.4 克隆文库的构建 | 第25页 |
3.3.5 高通量测序 | 第25-26页 |
第四章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26-50页 |
4.1 土壤理化参数的结果与分析 | 第26-30页 |
4.1.1 DP-14剖面土壤理化参数的结果与分析 | 第26-28页 |
4.1.2 DHP-15剖面土壤理化参数的结果与分析 | 第28-30页 |
4.2 微生物细胞丰度分析 | 第30-32页 |
4.2.1 DP-14剖面冻土微生物细胞丰度 | 第30-31页 |
4.2.2 DHP-15剖面冻土微生物细胞丰度 | 第31-32页 |
4.3 垂直剖面冻土中古菌的多样性及分布 | 第32-50页 |
4.3.1 DP-14剖面冻土中古菌的多样性及分布 | 第32-44页 |
4.3.2 DHP-15剖面冻土中古菌的多样性及分布 | 第44-48页 |
4.3.3 DP-14剖面和DHP-15剖面土壤中古菌群落的分析与对比 | 第48-50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