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我国的能源与环境问题 | 第9-10页 |
1.2 热电联产背景下我国城市的供热现状 | 第10-13页 |
1.2.1 热电联产的优点 | 第10-11页 |
1.2.2 热电联产存在的问题 | 第11-12页 |
1.2.3 城市集中供热面临的问题 | 第12-13页 |
1.3 吸收式热泵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4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5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基于吸收式换热热电联产中热泵设备介绍 | 第19-33页 |
2.1 吸收式热泵简介 | 第19-21页 |
2.1.1 吸收式热泵概念 | 第19-20页 |
2.1.2 吸收式热泵特点 | 第20-21页 |
2.1.3 溴化锂吸收式热泵中循环溶液的特征 | 第21页 |
2.2 吸收式热泵的分类 | 第21-22页 |
2.3 各类吸收式热泵的工作原理 | 第22-29页 |
2.3.1 第一类溴化锂吸收式热泵的工作原理 | 第22-27页 |
2.3.2 第二类溴化锂吸收式热泵的工作原理 | 第27-28页 |
2.3.3 两类吸收式热泵对比分析 | 第28-29页 |
2.4 吸收式大温差换热机组介绍 | 第29-33页 |
2.4.1 吸收式大温差换热机概念 | 第29-30页 |
2.4.2 吸收式大温差换热机组工作原理 | 第30-33页 |
第三章 吸收式热泵在热电联产供热工程中的应用 | 第33-42页 |
3.1 吸收式热泵用于郑州市热力站改造 | 第33-36页 |
3.1.1 热力站改造背景介绍 | 第33页 |
3.1.2 热力站改造及数据分析 | 第33-36页 |
3.1.3 热力站改造存在的问题及改造前景 | 第36页 |
3.2 热电厂换热首站的方案设计 | 第36-42页 |
3.2.1 郑州市某热电厂工程概况 | 第36-37页 |
3.2.2 传统热电联产抽汽供热(方案一) | 第37-39页 |
3.2.3 基于吸收式热泵的热电联产供热(方案二) | 第39-42页 |
第四章 基于吸收式热泵换热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计算 | 第42-56页 |
4.1 传统热电联产抽汽供热设计计算 | 第42-44页 |
4.1.1 方案一基本供热参数 | 第42页 |
4.1.2 方案一供热设计计算 | 第42-44页 |
4.2 基于吸收式热泵换热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设计计算 | 第44-49页 |
4.2.1 基础供热参数 | 第44-45页 |
4.2.2 方案二供热设计计算模型建立 | 第45-47页 |
4.2.3 方案二供热设计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47-49页 |
4.3 最小抽汽量的优化 | 第49-54页 |
4.3.1 影响吸收式热泵机组能效比的因素 | 第49-50页 |
4.3.2 优化参数的选取 | 第50-51页 |
4.3.3 优化设计方法及结果 | 第51-54页 |
4.4 方案一与方案二的比较 | 第54-56页 |
第五章 基于吸收式热泵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经济性分析 | 第56-62页 |
5.1 项目初投资及运行管理费用 | 第56-58页 |
5.1.1 初投资费用 | 第56-57页 |
5.1.2 运行管理费用 | 第57-58页 |
5.2 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分析 | 第58-60页 |
5.2.1 回收循环水余热带来的效益 | 第58-59页 |
5.2.2 节省的水资源效益 | 第59页 |
5.2.3 节省的燃煤量 | 第59-60页 |
5.3.4 减少的污染物排放量 | 第60页 |
5.3 投资效益率及回收年限分析 | 第60-62页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第62-64页 |
6.1 结论 | 第62-63页 |
6.2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63页 |
6.3 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