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 1.1 引言 | 第11页 |
| 1.2 3μm光纤激光器的应用 | 第11-12页 |
| 1.3 中红外光纤激光器的优势 | 第12-13页 |
| 1.4 3μm光纤激光器的研究现状 | 第13-20页 |
| 1.4.1 3μm连续光纤激光器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1.4.2 3μm脉冲光纤激光器的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 1.4.2.1 增益调制光纤激光器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 1.4.2.2 调Q光纤激光器 | 第17-20页 |
| 1.5 本文主要工作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掺Ho~(3+)和掺Er~(3+)氟化物光纤激光器的理论研究 | 第22-45页 |
| 2.1 引言 | 第22页 |
| 2.2 掺Ho~(3+)和掺Er~(3+)氟化物光纤激光器数值模型的建立 | 第22-32页 |
| 2.2.1 掺Ho~(3+)氟化物光纤激光器的理论模型 | 第23-28页 |
| 2.2.2 Ho~(3+)、Pr~(3+)共掺氟化物光纤激光器的理论模型 | 第28-30页 |
| 2.2.3 掺Er~(3+)氟化物光纤激光器的理论模型 | 第30-32页 |
| 2.3 掺Ho~(3+)和掺Er~(3+)氟化物光纤激光器参数优化与分析 | 第32-43页 |
| 2.3.1 增益光纤长度的优化与分析 | 第32-37页 |
| 2.3.2 增益光纤掺杂浓度的优化与分析 | 第37-41页 |
| 2.3.3 泵浦功率对调Q脉冲特性的研究 | 第41-43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 第三章 基于新型可饱和吸收体的Ho~(3+)、Pr~(3+)共掺氟化物光纤被动调Q激光器的实验研究 | 第45-64页 |
| 3.1 引言 | 第45-46页 |
| 3.2 基于Bi_2O_2Se的被动调Q光纤激光器实验研究 | 第46-51页 |
| 3.2.1 Bi_2O_2Se简介 | 第46-47页 |
| 3.2.2 实验装置 | 第47-48页 |
| 3.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8-51页 |
| 3.3 基于掺AlZnO的被动调Q光纤激光器实验研究 | 第51-56页 |
| 3.3.1 掺AlZnO简介 | 第51-52页 |
| 3.3.2 实验装置 | 第52-53页 |
| 3.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3-56页 |
| 3.4 基于Sb的被动调Q光纤激光器实验研究 | 第56-63页 |
| 3.4.1 Sb简介 | 第56-58页 |
| 3.4.2 实验装置 | 第58-59页 |
| 3.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9-63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第四章 掺Er~(3+)氟化物光纤增益调制激光器的实验研究 | 第64-79页 |
| 4.1 引言 | 第64-65页 |
| 4.2 掺Er~(3+)氟化物光纤增益调制激光器实验研究 | 第65-77页 |
| 4.2.1 实验装置 | 第65-66页 |
| 4.2.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6-77页 |
| 4.3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9-82页 |
| 5.1 全文总结 | 第79-80页 |
| 5.2 前景展望 | 第80-82页 |
| 致谢 | 第82-83页 |
| 参考文献 | 第83-9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