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内燃机论文--柴油机论文--构造论文

高压共轨柴油机瞬态工况特性及控制策略的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14页
        1.1.1 柴油机电控技术的发展第11-12页
        1.1.2 排放法规的要求第12-14页
    1.2 柴油机瞬态工况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7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6-17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17-19页
第二章 柴油机瞬态工况的特性分析第19-33页
    2.1 柴油机典型瞬态工况分析第19-23页
        2.1.1 起动工况第19-21页
        2.1.2 加载工况第21-22页
        2.1.3 加速工况第22-23页
    2.2 柴油机瞬态工况的影响因素分析第23-27页
        2.2.1 现代柴油机输入/输出模型第23-24页
        2.2.2 系统延迟分析第24-26页
        2.2.3 缸内过程分析第26-27页
        2.2.4 动力学分析第27页
    2.3 柴油机瞬态工况的排放机理第27-31页
        2.3.1 微粒(PM)第28-29页
        2.3.2 氮氧化合物(NO_x)第29-30页
        2.3.3 碳氢化合物(HC)第30-31页
        2.3.4 一氧化碳(CO)第31页
        2.3.5 燃烧噪声第31页
    2.4 小结第31-33页
第三章 高压共轨柴油机瞬态工况控制策略第33-61页
    3.1 发动机工作状态的划分第33-34页
    3.2 起动控制策略第34-38页
        3.2.1 起动状态监控第35-36页
        3.2.2 起动转矩计算第36-38页
    3.3 转矩结构第38-45页
        3.3.1 转矩结构传递流程第38-40页
        3.3.2 油门踏板开度及驾驶员需求转矩计算第40-41页
        3.3.3 车辆运动转矩协调第41-42页
        3.3.4 传动系转矩协调第42-43页
        3.3.5 发动机转矩协调第43-44页
        3.3.6 喷油量计算及协调第44-45页
    3.4 喷射控制策略第45-54页
        3.4.1 喷油率协调第45-48页
        3.4.2 喷油量计算第48-50页
        3.4.3 喷油脉宽计算第50-51页
        3.4.4 喷油正时计算第51-54页
    3.5 轨压控制策略第54-60页
        3.5.1 轨压设定值计算第54-56页
        3.5.2 轨压控制状态机第56-58页
        3.5.3 轨压闭环控制第58-60页
    3.6 小结第60-61页
第四章 瞬态工况控制策略的实现与试验验证第61-79页
    4.1 试验台架第61-63页
        4.1.1 试验用柴油机基本参数第61页
        4.1.2 试验设备第61-63页
    4.2 瞬态工况控制策略的实现第63-64页
    4.3 标定理论概述第64-65页
    4.4 瞬态工况关键MAP的标定第65-71页
        4.4.1 起动控制关键MAP第65-66页
        4.4.2 转矩结构关键MAP第66-67页
        4.4.3 喷射控制关键MAP第67-70页
        4.4.4 轨压控制关键MAP第70-71页
    4.5 试验验证第71-78页
        4.5.1 起动试验第71-73页
        4.5.2 加载试验第73-76页
        4.5.3 加速实验第76-78页
    4.6 小结第78-79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79-81页
    5.1 总结第79-80页
    5.2 展望第80-81页
致谢第81-83页
参考文献第83-91页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CFD的电子水泵数值仿真与流场分析
下一篇:管壳式换热器壳侧沸腾换热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