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中、老年论文

甘肃民族地区农村敬老院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第3-4页
SUMMARY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1-12页
    二、研究的意义第12-13页
        (一)应对人口老龄化,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第12页
        (二)完善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在要求第12页
        (三)实现“中国梦”,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第12-13页
    三、文献综述第13-16页
        (一)国内研究现状第13-15页
            1、关于农村敬老院发展阶段的研究第13页
            2、关于农村敬老院发展现状的研究第13-14页
            3、农村敬老院发展模式的研究第14-15页
        (二)国外研究现状第15-16页
    四、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6-18页
        (一)需求层次理论第16-17页
        (二)社会福利社会化第17-18页
        (三)社会活动理论第18页
    五、研究设计第18-21页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第18-19页
        (二)研究对象第19页
        (三)研究方法第19-20页
            1、文献法第19-20页
            2、调查法第20页
        (四)创新点第20-21页
第二章 我国农村敬老院的发展历程第21-26页
    一、农村敬老院产生的历史背景第21页
    二、农村敬老院的发展阶段第21-26页
        (一)农村敬老院的形成阶段(1956年—1958年)第22页
        (二)农村敬老院发展停滞阶段(1959年—1978年)第22页
        (三)农村敬老院的改革阶段(1979年—2000年)第22-23页
        (四)农村敬老院的完善阶段(2000年—至今)第23-26页
第三章 甘肃民族地区农村敬老院的发展现状第26-40页
    一、甘肃民族地区概况第26-27页
    二、研究样本的基本情况第27-40页
        (一)受访敬老院基本情况第28-32页
            1、天祝藏族自治县CKY中心敬老院第28-29页
            2、甘南藏族自治州XH县敬老院第29-30页
            3、临夏回族自治州HZ县敬老院和DX县敬老院第30-32页
        (二)受访敬老院五保老人情况第32-37页
            1、年龄特征第32-33页
            2、民族成分第33-34页
            3、受教育程度第34页
            4、入住原因第34-35页
            5、入住老人的生活自理程度第35-36页
            6、入住老人的生活满意度第36-37页
        (三)敬老院的经费来源第37-38页
        (四)敬老院的管理第38页
        (五)敬老院工作人员第38-40页
第四章 甘肃民族地区农村敬老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第40-50页
    一、敬老院在五保供养方面的问题第40-44页
        (一)五保老人的饮食健康问题第40-41页
        (二)五保老人的住房问题第41-42页
        (三)五保老人的非物质供养需求不足的问题第42-44页
    二、敬老院资金短缺,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第44-46页
    三、敬老院服务专业化程度低第46-47页
    四、敬老院定位单一,社会化程度低第47-48页
    五、对敬老院的传统认识,制约了敬老院的发展第48-50页
第五章 发展甘肃民族地区农村敬老院的对策建议第50-59页
    一、发展甘肃民族地区农村敬老院的对策建议第50-55页
        (一)提高五保供养水平,重视精神供养第50-51页
        (二)扩展敬老院资金来源渠道第51-52页
            1、加大政府对民族地区养老机构投入力度第51页
            2、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道路,鼓励社会力量创办敬老院第51-52页
        (三)提升敬老院的专业化水平第52-54页
            1、对敬老院进行功能定位第52-53页
            2、加强在岗人员的培训力度,培养少数民族职业工作者第53页
            3、社会工作介入敬老院的发展第53-54页
        (四)建立与民族地区五保供养发展配套的法律法规第54页
        (五)加强宣传力度,培养民族地区多元化的养老意识第54-55页
    二、思考与展望第55-59页
参考文献第59-63页
附录第63-67页
致谢第67-68页
作者简介第68-69页
导师简介第69-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下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
下一篇:中国日报和华盛顿邮报关于香港占中新闻报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