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瓜多尔CCS工程2号施工支洞松散堆积段开挖支护数值模拟分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引言 | 第9-10页 |
1.2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1.3 国内外水工地下洞室研究发展与现状 | 第12-16页 |
1.4 水工隧洞支护结构理论的发展与现状 | 第16-18页 |
1.4.1 水工隧洞支护结构计算理论 | 第16-17页 |
1.4.2 水工隧洞支护结构设计的力学模型 | 第17-18页 |
1.5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2 大断面隧洞开挖施工技术研究 | 第19-25页 |
2.1 隧洞施工技术的历史 | 第19页 |
2.2 隧洞施工的特点 | 第19-20页 |
2.3 正确的施工方法选取及所应考虑的因素 | 第20-21页 |
2.4 新奥法的基本理论 | 第21-25页 |
2.4.1 新奥法简介 | 第21-22页 |
2.4.2 采用新奥法的开挖程序 | 第22页 |
2.4.3 新奥法与喷锚支护的关系 | 第22-23页 |
2.4.4 新奥法支护与围岩稳定性分析 | 第23-25页 |
3 水工隧洞衬砌结构的计算 | 第25-31页 |
3.1 水工隧洞衬砌的断面形式和类型 | 第25-26页 |
3.1.1 水工隧洞断面形式 | 第25-26页 |
3.1.2 水工隧洞衬砌的类型 | 第26页 |
3.2 衬砌计算的边值法和有限元法 | 第26-31页 |
3.2.1 衬砌边值问题数值解法 | 第26-29页 |
3.2.2 非线性问题有限元计算的初应力场 | 第29-31页 |
4 有限元数值分析理论 | 第31-39页 |
4.1 有限元法基本理论 | 第31-34页 |
4.1.1 有限元法的发展过程 | 第31页 |
4.1.2 有限元的基本假设 | 第31-32页 |
4.1.3 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 | 第32页 |
4.1.4 有限元法的特点 | 第32页 |
4.1.5 有限元法求解基本步骤 | 第32-34页 |
4.2 ANSYS软件简介 | 第34-37页 |
4.2.1 ANSYS软件概述 | 第34页 |
4.2.2 ANSYS功能介绍 | 第34-36页 |
4.2.3 ANSYS软件的分析流程图 | 第36-37页 |
4.3 3 DEC软件简介 | 第37-39页 |
4.3.1 离散单元法简述 | 第37页 |
4.3.2 3 DEC软件概述 | 第37-38页 |
4.3.3 3 DEC求解步骤 | 第38-39页 |
5 工程实例 | 第39-61页 |
5.1 工程基本情况 | 第39-42页 |
5.1.1 工程概述 | 第39-40页 |
5.1.2 工程地质条件 | 第40-42页 |
5.2 开挖支护数值模拟分析 | 第42-61页 |
5.2.1 初期支护中的等效折算法 | 第42-44页 |
5.2.2 计算模型 | 第44页 |
5.2.3 确定边界条件 | 第44页 |
5.2.4 屈服准则 | 第44-45页 |
5.2.5 材料计算参数 | 第45-46页 |
5.2.6 初始地应力场 | 第46-47页 |
5.2.7 预支护 | 第47页 |
5.2.8 Ⅰ区开挖及支护 | 第47-50页 |
5.2.9 Ⅱ区开挖 | 第50页 |
5.2.10 Ⅲ区开挖及支护 | 第50-52页 |
5.2.11 Ⅳ区开挖及支护 | 第52-55页 |
5.2.12 Ⅴ区开挖及支护 | 第55-57页 |
5.2.13 二次衬砌 | 第57-59页 |
5.2.14 模拟计算成果分析与总结 | 第59-61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6.1 结论 | 第61页 |
6.2 展望 | 第61-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实践及发表的论文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