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1页 |
·虚拟根系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选题的理论意义 | 第8页 |
·选题的应用价值 | 第8-9页 |
·虚拟根系研究方向与现状 | 第9-10页 |
·虚拟根系的研究方向 | 第9页 |
·国外现状 | 第9-10页 |
·国内现状 | 第10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第二章 植物根系模拟相关理论及建模方法 | 第11-17页 |
·计算机图形学 | 第11-12页 |
·人工生命简介 | 第12页 |
·植物的基本概念 | 第12-13页 |
·常用根系建模方法 | 第13页 |
·L 系统基本原理 | 第13-15页 |
·D0L 系统 | 第13-14页 |
·随机 L 系统 | 第14页 |
·上下文相关的 L 系统 | 第14页 |
·参数化 L 系统 | 第14页 |
·微分 L 系统 | 第14页 |
·开放式 L 系统 | 第14-15页 |
·双尺度自动机模型 | 第15-17页 |
第三章 基于 L 系统和双尺度自动机的甘薯根系生长模型构建 | 第17-25页 |
·L 系统与双尺度自动机的结合 | 第17-20页 |
·根系的双尺度自动机模型 | 第17-18页 |
·改进的双尺度自动机 | 第18-19页 |
·双尺度自动机与 L 系统的结合 | 第19-20页 |
·甘薯根系的基本结构 | 第20页 |
·块根模型的构建 | 第20-21页 |
·甘薯根系形态结构模型的构建 | 第21-25页 |
第四章 基于约束条件的甘薯根系生长模型 | 第25-27页 |
·甘薯根系的生长约束模型 | 第25-26页 |
·甘薯根系的形态结构模型与生长约束模型结合 | 第26-27页 |
第五章 虚拟甘薯根系模型的编码实现 | 第27-34页 |
·开发工具 | 第27页 |
·甘薯根系模型的编码实现 | 第27-34页 |
·模型实现算法 | 第27-28页 |
·模型采用的数据结构 | 第28-29页 |
·模型构建代码 | 第29-34页 |
第六章 结果应用与对比分析 | 第34-37页 |
·虚拟生物实验室简介 | 第34页 |
·甘薯根系模型在虚拟生物实验室中的应用 | 第34页 |
·应用意义 | 第34-35页 |
·结果对比分析 | 第35-37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37-39页 |
·总结 | 第37页 |
·展望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