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污染环境罪问题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14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研究方法、研究意义及创新之处第10-11页
        1.2.1 研究方法第10页
        1.2.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3 创新之处第11页
    1.3 国内外污染环境罪的研究现状第11-14页
2. 我国污染环境罪立法演进第14-19页
    2.1 我国污染环境罪的立法沿革第14-16页
        2.1.1 污染环境罪立法的起步阶段第14页
        2.1.2 污染环境罪立法的发展阶段第14-15页
        2.1.3 污染环境罪立法的完善阶段第15-16页
    2.2 对我国污染环境罪立法演进之评价第16-19页
        2.2.1 立法政策取向之转变第17页
        2.2.2 从实害犯到实害犯与危险犯的共同规制第17-19页
3. 污染环境罪理论概述第19-28页
    3.1 构成要件第19-23页
        3.1.1 污染环境罪之主体第19页
        3.1.2 污染环境罪之客体第19-21页
        3.1.3 污染环境罪之主观方面第21-22页
        3.1.4 污染环境罪之客观方面第22-23页
    3.2 特点第23-25页
        3.2.1 污染环境罪主要依赖于行政法规进行判定第23-24页
        3.2.2 污染环境罪具有广泛性和持续性的特点第24页
        3.2.3 污染环境罪具有隐蔽性、高科技性和市场性第24-25页
    3.3 与其他相关犯罪之间的区别第25-28页
        3.3.1 污染环境罪与与非法处置进口的固体废物罪之区别第25页
        3.3.2 污染环境罪投放危险物质罪之区别第25-26页
        3.3.3 污染环境罪与危险品肇事罪之区别第26-27页
        3.3.4 污染环境罪与传染病菌种、毒种扩散罪之区分第27-28页
4. 我国污染环境罪存在的问题第28-34页
    4.1 立法缺陷第28-32页
        4.1.1 刑事立法体系存在缺陷第28-29页
        4.1.2 污染环境罪主观方面未予明确第29页
        4.1.3 污染环境罪承认危险犯形态范围狭窄第29-30页
        4.1.4 污染环境罪之刑罚配置不尽科学第30-32页
    4.2 司法实务中存在的问题第32-34页
        4.2.1 污染环境罪之因果关系难以认定第32页
        4.2.2 污染环境罪中损害范围难以确定第32-34页
5. 污染环境罪的完善第34-41页
    5.1 立法完善第34-39页
        5.1.1 应以环境法益的保护为导向构建污染环境类犯罪立法体系第34-35页
        5.1.2 污染环境罪应明确规定主观要件第35-36页
        5.1.3 应当全面承认污染环境罪中的危险犯形态第36-37页
        5.1.4 科学配置污染环境罪之法定刑第37-39页
    5.2 司法完善第39-41页
        5.2.1 运用科学方法判定因果关系第39页
        5.2.2 正确界定损失范围第39-41页
结语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6页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46-47页
致谢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遗产税法律制度研究
下一篇: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注意义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