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20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1.2.1 国有银行盈利能力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2.2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的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1.2.3 文献总结 | 第16-17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8-20页 |
第2章 我国利率市场化现状及其对国有银行影响的分析 | 第20-23页 |
2.1 初期探索阶段(1996-2003) | 第20页 |
2.1.1 放开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 | 第20页 |
2.1.2 确定总体思路 | 第20页 |
2.2 稳步推进阶段(2004-2007) | 第20-21页 |
2.2.1 扩大贷款利率浮动区间 | 第20页 |
2.2.2 培育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 | 第20-21页 |
2.3 后金融危机阶段(2008年-至今) | 第21页 |
2.3.1 贷款利率下限的逐步放开 | 第21页 |
2.3.2 扩大存款利率上浮的空间 | 第21页 |
2.4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国有银行的阶段性影响 | 第21-22页 |
2.4.1 经营风险增大 | 第21-22页 |
2.4.2 系统性风险增大 | 第22页 |
2.4.3 资产质量下降 | 第22页 |
2.4.4 同业竞争加剧 | 第22页 |
2.5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国有银行的恒久性影响 | 第22-23页 |
2.5.1 竞争手段更直接高效 | 第22页 |
2.5.2 利差缩小使盈利压力加大 | 第22-23页 |
2.5.3 利率风险 | 第23页 |
第3章 利率市场化对国有银行盈利影响的描述性分析 | 第23-31页 |
3.1 净利润 | 第23-25页 |
3.1.1 工行净利润长期领先 | 第23-24页 |
3.1.2 交行、中行、农行和建行净利润依次递增 | 第24-25页 |
3.2 资产回报率 | 第25-26页 |
3.2.1 建行和工行资产回报率居首且同步上升 | 第25页 |
3.2.2 中行资产回报率居中且缓慢上升 | 第25页 |
3.2.3 交行资产回报率先上升后下降 | 第25页 |
3.2.4 农行资产回报率居末持续上升 | 第25-26页 |
3.3 净资产收益率 | 第26-27页 |
3.3.1 工行居首,变化趋势与建行一致 | 第26页 |
3.3.2 农行居中,在升降变化中趋于平稳 | 第26页 |
3.3.3 交行在平稳中急剧下降 | 第26页 |
3.3.4 中行在末位,在 17%附近变动 | 第26-27页 |
3.4 净利息收益率 | 第27-28页 |
3.4.1 农行跃居首位 | 第27页 |
3.4.2 建行位列第二且持续上升 | 第27页 |
3.4.3 工行和交行居中且变化相近 | 第27页 |
3.4.4 中行远远落后于其他行 | 第27-28页 |
3.5 中间业务收入比 | 第28-30页 |
3.5.1 建行和工行居首且变化一致 | 第28页 |
3.5.2 中行居中且变化平稳 | 第28-29页 |
3.5.3 农行高于交行,小幅上升后变化平稳 | 第29页 |
3.5.4 交行最低且上升缓慢 | 第29-30页 |
3.6 成本收入比 | 第30-31页 |
3.6.1 农行成本收入比最高呈下降趋势 | 第30页 |
3.6.2 中行成本收入比位居第二,下降趋势明显 | 第30页 |
3.6.3 交行、建行和工行处于低位且变化类似,下降缓慢 | 第30-31页 |
第4章 利率市场化下国有银行盈利能力的实证检验 | 第31-37页 |
4.1 中国银行业概况 | 第31页 |
4.2 模型的设定 | 第31-36页 |
4.2.1 变量的选取 | 第31-32页 |
4.2.2 回归结果分析 | 第32-36页 |
4.3 实证结果及原因分析 | 第36-37页 |
第5章 国有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提高盈利能力的对策 | 第37-41页 |
5.1 业务模式升级 | 第37-38页 |
5.1.1 加大对中间业务的重视 | 第37页 |
5.1.2 零售业务转变 | 第37页 |
5.1.3 私人银行业务空间很大 | 第37-38页 |
5.2 控制成本战略 | 第38-39页 |
5.2.1 最小化经营成本 | 第38页 |
5.2.2 利率风险管理 | 第38-39页 |
5.3 拓展银行内部结构 | 第39页 |
5.3.1 构建银行利率风险信息统计数据库 | 第39页 |
5.3.2 风险内控部门地位提高 | 第39页 |
5.3.3 构建有效的资金定价体系,合理的定价能力 | 第39页 |
5.3.4 打造一支高素质利率风险管理队伍 | 第39页 |
5.4 依托高科技平台,拓展业务渠道 | 第39-41页 |
5.4.1 运用电子银行业务,开展多渠道建设 | 第39页 |
5.4.2 寻求互联网金融大环境下的创新发展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