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1-29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课题的提出 | 第11-13页 |
1.1.1 明确城市发展方向 | 第11页 |
1.1.2 城市转型中遇到的问题 | 第11-12页 |
1.1.3 榆林城市发展遇到的现实问题 | 第12-13页 |
1.2 课题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1.2.1 研究对象 | 第13-14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 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 第15-24页 |
1.3.1 城市文化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1.3.2 文化空间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 第16-22页 |
1.3.3 空间形态演变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 第22-23页 |
1.3.4 榆林城市发展建设 | 第23-24页 |
1.4 概念界定 | 第24-25页 |
1.5 研究意义、方法和研究框架 | 第25-29页 |
1.5.1 研究目的 | 第25页 |
1.5.2 研究意义 | 第25页 |
1.5.3 研究方法 | 第25-27页 |
1.5.4 研究框架 | 第27-29页 |
2 榆林城市发展背景 | 第29-51页 |
2.1 榆林城市背景沿革 | 第29-32页 |
2.1.1 榆林建置沿革 | 第29-30页 |
2.1.2 榆林城市自然山水环境及周边要素 | 第30-32页 |
2.2 榆林社会经济发展 | 第32-35页 |
2.2.1 榆林人口发展 | 第32-33页 |
2.2.2 榆林经济发展 | 第33-35页 |
2.3 榆林城市社会变革与城市建设历程 | 第35-44页 |
2.3.1 建国前榆林城市社会变革与城市建设 | 第35-41页 |
2.3.2 建国后榆林城市社会变革与城市建设 | 第41-44页 |
2.4 榆林城市文化空间演变阶段划分 | 第44-46页 |
2.5 榆林城市文化空间类型划分 | 第46-48页 |
2.6 榆林城市文化空间动力机制构建 | 第48-51页 |
3 城市文化空间消解期(1840年-1949年) | 第51-79页 |
3.1 城市空间格局背景特征 | 第51-52页 |
3.1.1 城市用地分布 | 第51页 |
3.1.2 城市道路结构 | 第51-52页 |
3.2 城市文化空间分布及结构特征 | 第52-69页 |
3.2.1 社会政权变动下文化空间类型 | 第52-62页 |
3.2.2 “鱼骨式”加“组团式”空间分布特征 | 第62-66页 |
3.2.3 “南塔北台,守望相助”的空间结构 | 第66-68页 |
3.2.4 文化空间消解期下的空间传承 | 第68-69页 |
3.2.5 历史文化脉络下的结构性文化空间特征 | 第69页 |
3.3 城市文化空间量化指标研究 | 第69-73页 |
3.3.1 空间规模比较 | 第70-71页 |
3.3.2 空间用地比例构成 | 第71-73页 |
3.4 文化空间消解期的动力机制 | 第73-77页 |
3.4.1 影响因素概述 | 第73-74页 |
3.4.2 军事需求对宗教类文化空间演变的影响 | 第74-75页 |
3.4.3 政权更迭对教育类文化空间演变的影响 | 第75页 |
3.4.4 社会因素对人文类文化空间演变的影响 | 第75-7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4 榆林城市文化空间稳定期(1949年-2000年) | 第79-103页 |
4.1 城市空间特征与演化 | 第79-81页 |
4.1.1 城市用地分布 | 第79-80页 |
4.1.2 城市道路结构 | 第80-81页 |
4.2 城市文化空间类型及其分布分析 | 第81-92页 |
4.2.1 社会变革背景下的文化空间类型 | 第82-88页 |
4.2.2 “轴线型”加“散点式”空间分布特征 | 第88-91页 |
4.2.3 文化空间稳定期下的空间传承 | 第91-92页 |
4.2.4 历史发展下的结构性文化空间 | 第92页 |
4.3 城市文化空间量化指标研究 | 第92-95页 |
4.3.1 空间规模比较 | 第92-93页 |
4.3.2 空间用地比例构成 | 第93-95页 |
4.4 城市文化空间的动力机制 | 第95-100页 |
4.4.1 影响因素概述 | 第95-97页 |
4.4.2 政治变动对宗教类文化空间演变的影响 | 第97-98页 |
4.4.3 政策调整对教育类文化空间演变的影响 | 第98-99页 |
4.4.4 社会变化对人文、设施遗产空间和文化设施空间演变的影响 | 第99-10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00-103页 |
5 城市文化空间快速发展期(2000年至今) | 第103-125页 |
5.1 城市空间特征与演化 | 第103-104页 |
5.1.1 城市用地分布 | 第103-104页 |
5.1.2 城市道路结构 | 第104页 |
5.2 城市文化空间类型及其分布分析 | 第104-113页 |
5.2.1 城市快速建设下的文化空间类型 | 第104-110页 |
5.2.2 “轴线带”加“网格式”空间分布特征 | 第110-111页 |
5.2.3 文化空间发展期下的空间传承 | 第111-112页 |
5.2.4 新旧融合下的结构性文化空间 | 第112-113页 |
5.3 城市文化空间量化指标演变研究 | 第113-117页 |
5.3.1 空间规模比较 | 第113-114页 |
5.3.2 空间用地比例构成 | 第114-116页 |
5.3.3 空间尺度特征 | 第116-117页 |
5.4 城市文化空间的动力机制 | 第117-122页 |
5.4.1 影响因素概述 | 第117-119页 |
5.4.2 规划引导对宗教、人文、设施遗产文化空间演变的影响 | 第119-121页 |
5.4.3 政策变革对教育、现代公共文化设施空间演变的影响 | 第121-12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22-125页 |
6 近现代榆林城市文化空间演变内在规律及其发展建议 | 第125-149页 |
6.1 文化空间分布及表现形式分析 | 第125-128页 |
6.1.1 文化空间分布情况 | 第125-128页 |
6.1.2 文化空间表现形式 | 第128页 |
6.2 文化空间增长特征 | 第128-135页 |
6.2.1 空间数量增长特征 | 第128-130页 |
6.2.2 文化空间用地增长特征 | 第130-135页 |
6.3 近现代榆林城市文化空间演变动力机制 | 第135-141页 |
6.3.1 影响因素概述 | 第135-136页 |
6.3.2 地理环境因素对文化空间演变的影响 | 第136-137页 |
6.3.3 政策制度因素对文化空间演变的影响 | 第137-138页 |
6.3.4 城市经济因素对文化空间演变的影响 | 第138-139页 |
6.3.5 城市规划因素对文化空间演变的影响 | 第139-141页 |
6.4 未来发展建议 | 第141-147页 |
6.4.1 古城文化空间的保护 | 第142-144页 |
6.4.2 城市文化空间的活化 | 第144页 |
6.4.3 文化空间的优化和整合 | 第144-147页 |
6.4.4 文化空间的政策引导 | 第147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47-149页 |
7 结语 | 第149-154页 |
7.1 结论 | 第149-152页 |
7.2 创新点 | 第152页 |
7.3 不足 | 第152-154页 |
参考文献 | 第154-159页 |
作者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59-160页 |
图录 | 第160-166页 |
表录 | 第166-169页 |
附录 | 第169-186页 |
致谢 | 第186-187页 |
附件 | 第1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