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作用下地铁地下结构动力响应分析及软件二次开发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5-16页 |
2 动力有限元分析基本理论 | 第16-32页 |
2.1 引言 | 第16页 |
2.2 体系运动方程的建立 | 第16-17页 |
2.3 动力本构模型 | 第17-20页 |
2.4 动力相互作用 | 第20-25页 |
2.5 人工边界条件 | 第25-3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3 地铁隧道的地震动力响应分析 | 第32-51页 |
3.1 引言 | 第32页 |
3.2 工程概况 | 第32-34页 |
3.3 接触面设置 | 第34-35页 |
3.4 地震波输入 | 第35-36页 |
3.5 边界条件 | 第36-37页 |
3.6 模态分析 | 第37-40页 |
3.7 动力时程分析 | 第40-49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4 地铁隧道地震动力响应计算分析软件研发 | 第51-57页 |
4.1 引言 | 第51页 |
4.2 研发思路 | 第51-53页 |
4.3 软件配置要求 | 第53页 |
4.4 软件安装 | 第53-55页 |
4.5 软件运行 | 第55-5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5 地铁车站的地震动力响应分析 | 第57-68页 |
5.1 引言 | 第57页 |
5.2 地铁车站站台形式 | 第57-58页 |
5.3 计算模型 | 第58-59页 |
5.4 模态分析 | 第59-60页 |
5.5 地震动力响应时程分析 | 第60-67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8-71页 |
6.1 结论 | 第68-70页 |
6.2 展望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附录 1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7-78页 |
附录 2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