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1 前言 | 第12-26页 |
1.1 研究目的意义 | 第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24页 |
1.2.1 维生素C的发展历史 | 第12-14页 |
1.2.2 维生素C合成和代谢 | 第14-16页 |
1.2.3 维生素C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 第16-17页 |
1.2.4 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 第17-24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1.4 试验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6-36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6-27页 |
2.1.1 供试番茄材料 | 第26页 |
2.1.2 试验所用试剂 | 第26页 |
2.1.3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26-27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7-29页 |
2.2.1 田间性状调查 | 第27-29页 |
2.2.2 田间数据的分析方法 | 第29页 |
2.3 分子标记试验设计和方法 | 第29-36页 |
2.3.1 番茄基因组DNA的提取与检 | 第29-30页 |
2.3.2 引物来源 | 第30页 |
2.3.3 SSR标记 | 第30-32页 |
2.3.4 AFLP标记 | 第32-35页 |
2.3.5 维生素C含量QTL分析 | 第35页 |
2.3.6 番茄种质资源筛选 | 第35-3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6-47页 |
3.1 番茄维生素C含量遗传分析 | 第36-37页 |
3.1.1 番茄果实维生素C含量在不同世代群体中的分离 | 第36页 |
3.1.2 番茄果实维生素C含量在F_2群体中的分离 | 第36-37页 |
3.2 番茄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 第37-47页 |
3.2.1 DNA提取 | 第37-38页 |
3.2.2 SSR分子标记 | 第38-39页 |
3.2.3 AFLP标记 | 第39-42页 |
3.2.4 连锁图谱的构建 | 第42-44页 |
3.2.5 番茄果实维生素C含量相关性状基因定位 | 第44-46页 |
3.2.6 种质资源筛选结果 | 第46-47页 |
4 讨论 | 第47-49页 |
4.1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 第47页 |
4.2 试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 第47页 |
4.3 番茄果实维生素C含量相关性状QTL贡献率分析 | 第47-48页 |
4.4 工作展望 | 第48-49页 |
5 结论 | 第49-51页 |
5.1 番茄果实维生素C含量遗传分析 | 第49页 |
5.2 引物多态性分析 | 第49页 |
5.3 番茄分子遗传连锁图谱构建 | 第49页 |
5.4 番茄果实维生素C含量相关性状QTL分析 | 第49页 |
5.5 种质资源分析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附录 | 第58-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