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超声测量的聚合物粘接界面表征方法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物理量名称及符号表 | 第11-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6页 |
1.1.1 粘接界面的粘接机理 | 第14-15页 |
1.1.2 粘接界面的表征手段 | 第15-16页 |
1.2 超声波检测粘接结构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2.1 线性超声检测 | 第17-18页 |
1.2.2 非线性超声检测 | 第18-19页 |
1.2.3 信号处理 | 第19页 |
1.3 超声波检测粘接结构的研究方法 | 第19-24页 |
1.4 课题研究目的、意义与内容 | 第24-25页 |
1.4.1 研究目的、意义 | 第24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二章 超声波基本理论和超声波检测方案 | 第26-38页 |
2.1 超声波分类 | 第26-27页 |
2.2 超声场和介质的声参量 | 第27-29页 |
2.2.1 超声场的声参量 | 第27-28页 |
2.2.2 介质的声参量 | 第28-29页 |
2.3 超声波在固体中的传播规律 | 第29-32页 |
2.3.1 圆盘声源的纵波超声场 | 第29-30页 |
2.3.2 横波声场 | 第30页 |
2.3.3 超声波垂直入射到平界面 | 第30-31页 |
2.3.4 超声波倾斜入射到平界面 | 第31-32页 |
2.4 超声波检测方案 | 第32-37页 |
2.4.1 超声脉冲反射回波法 | 第33-36页 |
2.4.2 超声脉冲透射法 | 第36页 |
2.4.3 声-超声检测法 | 第36-3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实验部分 | 第38-47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38页 |
3.2 实验仪器设备 | 第38-40页 |
3.3 试样制备 | 第40-43页 |
3.4 粘接界面表征 | 第43-45页 |
3.4.1 粘接界面的力学性能 | 第43页 |
3.4.2 粘接界面的断面形貌 | 第43页 |
3.4.3 超声波表征 | 第43-45页 |
3.5 实验误差分析 | 第45-4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超声脉冲反射回波法 | 第47-64页 |
4.1 粘接界面的力学性能和断面形貌 | 第47-51页 |
4.1.1 粘接界面的力学性能 | 第48-49页 |
4.1.2 粘接界面的断面形貌 | 第49-51页 |
4.2 水浸探头频率标定 | 第51-53页 |
4.3 时域特征参数提取 | 第53-56页 |
4.3.1 回波信号的均值 | 第54页 |
4.3.2 回波信号的均方值 | 第54-55页 |
4.3.3 回波信号的方差 | 第55页 |
4.3.4 回波信号的峰面积 | 第55-56页 |
4.4 粘接试样及粘接界面的声学参数 | 第56-63页 |
4.4.1 粘接试样的声学参数 | 第56-61页 |
4.4.2 粘接界面的声学参数 | 第61-6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超声脉冲透射法 | 第64-80页 |
5.1 垂直入射 | 第64-69页 |
5.1.1 窗函数的选择 | 第64-66页 |
5.1.2 垂直入射的振幅谱、相位谱和功率谱 | 第66-69页 |
5.2 斜入射 | 第69-76页 |
5.2.1 第一临界角的计算 | 第69页 |
5.2.2 斜入射的振幅谱 | 第69-73页 |
5.2.3 斜入射的相位谱和功率谱 | 第73-76页 |
5.3 透射信号归一化 | 第76-7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六章 声-超声检测法 | 第80-89页 |
6.1 斜探头频率标定 | 第80-81页 |
6.2 声-超声时域信号 | 第81-83页 |
6.3 峰值 SWF | 第83-85页 |
6.3.1 峰值 SWF 与探头间距的关系 | 第83-84页 |
6.3.2 不同粘接试样的峰值 SWF | 第84-85页 |
6.4 能量积分 SWF | 第85-87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89-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6-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
附件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