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及基本框架 | 第13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3-15页 |
第2章 供电企业电费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 第15-26页 |
2.1 风险 | 第15-16页 |
2.1.1 风险的涵义 | 第15页 |
2.1.2 风险特征 | 第15-16页 |
2.2 风险管理 | 第16-24页 |
2.2.1 风险管理的意义 | 第16页 |
2.2.2 风险管理的特点 | 第16页 |
2.2.3 风险管理的过程和方法 | 第16-24页 |
2.3 供电企业电费管理 | 第24-25页 |
2.3.1 供电企业 | 第24页 |
2.3.2 电费管理 | 第24-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供电企业电费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 | 第26-34页 |
3.1 电力销售的特点 | 第26-27页 |
3.1.1 电力产品具有一般商品和特殊商品属性 | 第26页 |
3.1.2 电力产品销售具有先使用后缴费的特征 | 第26-27页 |
3.2 供电企业售电量情况 | 第27-28页 |
3.3 供电企业电费管理现状分析 | 第28-32页 |
3.3.1 电费管理现状 | 第28-29页 |
3.3.2 电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29-30页 |
3.3.3 电费回收难的成因分析 | 第30-32页 |
3.4 供电公司电费回收风险管理 | 第32-33页 |
3.4.1 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 第32页 |
3.4.2 电费回收风险管理框架 | 第32-3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新泰供电公司电费风险管理应用案例 | 第34-57页 |
4.1 新泰供电公司简介和电费管理现状 | 第34-35页 |
4.1.1 公司简介 | 第34页 |
4.1.2 电费管理现状 | 第34-35页 |
4.2 风险识别和分析 | 第35-39页 |
4.2.1 经济因素影响产生的风险 | 第36页 |
4.2.2 法律法规形成的风险 | 第36-37页 |
4.2.3 电价调整形成的风险 | 第37-38页 |
4.2.4 分时电价实施风险 | 第38页 |
4.2.5 国家行政体制影响形成的风险 | 第38页 |
4.2.6 缴费方式影响形成的风险 | 第38-39页 |
4.2.7 抄收不分离形成的风险 | 第39页 |
4.3 风险评估 | 第39-48页 |
4.3.1 引入信用风险管理 | 第39-40页 |
4.3.2 基于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构建信用评价指标体系 | 第40-46页 |
4.3.3 信用风险管理的实现 | 第46-48页 |
4.4 风险监控 | 第48-52页 |
4.4.1 基本策略 | 第48-49页 |
4.4.2 风险控制的手段 | 第49-50页 |
4.4.3 风险控制组织结构 | 第50页 |
4.4.4 内部控制 | 第50-51页 |
4.4.5 初始数据收集风险管理 | 第51-52页 |
4.5 风险处理 | 第52-55页 |
4.5.1 预防风险发生 | 第52-53页 |
4.5.2 建立多元化电费缴费模式 | 第53-54页 |
4.5.3 推进抄收分离 | 第54-55页 |
4.6 实行电费风险管理方案后的效果分析 | 第55-56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60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57页 |
5.2 针对性建议 | 第57-58页 |
5.2.1 预付电费制度 | 第57-58页 |
5.2.2 分次划拨制度 | 第58页 |
5.3 研究局限性与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附录Ⅰ 供电企业电费回收风险管理客户信用评价专家意见采集单 | 第63-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作者简介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