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8页 |
1.1 纳米材料简介 | 第11-13页 |
1.1.1 纳米材料的维数分类 | 第11页 |
1.1.2 纳米材料的特性 | 第11-13页 |
1.1.3 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 | 第13页 |
1.2 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 第13-21页 |
1.2.1 锂离子电池的简介 | 第13-19页 |
1.2.2 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优缺点 | 第19-20页 |
1.2.3 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极材料的改进 | 第20-21页 |
1.3 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 第21-26页 |
1.3.1 超级电容器的简介 | 第21-24页 |
1.3.2 超级电容器的主要电极材料 | 第24-26页 |
1.3.3 金属氧化物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优缺点及改进 | 第26页 |
1.4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第2章 实验方法和实验原理 | 第28-35页 |
2.1 实验主要试剂和仪器设备 | 第28-29页 |
2.2 超级电容器电极的制备和电容性能测试 | 第29-31页 |
2.2.1 电极的制备和测试条件 | 第29页 |
2.2.2 电容性能测试方法 | 第29-31页 |
2.3 锂离子电池的组装和储锂性能测试 | 第31-32页 |
2.3.1 电池的组装 | 第31页 |
2.3.2 储锂性能测试方法 | 第31-32页 |
2.4 材料表征测试手段 | 第32-35页 |
2.4.1 X 射线衍射(XRD) | 第32页 |
2.4.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32-33页 |
2.4.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33页 |
2.4.4 傅立叶变化红外线光(FTIR) | 第33-34页 |
2.4.5 比表面积测试(BET) | 第34页 |
2.4.6 电化学阻抗谱分析(EIS) | 第34-35页 |
第3章 水热法合成花状β-Ni(OH)_2及其电容性能研究 | 第35-44页 |
3.1 前言 | 第35-36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6-37页 |
3.2.1 β-Ni(OH)_2的水热法合成 | 第36页 |
3.2.2 β-Ni(OH)_2的表征 | 第36页 |
3.2.3 β-Ni(OH)_2的电化学测试 | 第36-37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7-43页 |
3.3.1 β-Ni(OH)_2的表征及分析 | 第37-38页 |
3.3.2 β-Ni(OH)_2的形成机理 | 第38-40页 |
3.3.3 β-Ni(OH)_2的超级电容性能测试 | 第40-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花状 NiO 的合成及其储锂性能研究 | 第44-54页 |
4.1 前言 | 第44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4-45页 |
4.2.1 NiO 的合成 | 第44-45页 |
4.2.2 NiO 的表征 | 第45页 |
4.2.3 NiO 的电化学测试 | 第45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5-53页 |
4.3.1 NiO 的表征及分析 | 第45-48页 |
4.3.2 NiO 的形成机理 | 第48页 |
4.3.3 NiO 的锂离子电池性能测试 | 第48-5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NiCo_2O_4花状微球的制备及其电容性能研究 | 第54-64页 |
5.1 前言 | 第54-55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55-56页 |
5.2.1 NiCo_2O_4的制备 | 第55页 |
5.2.2 NiCo_2O_4的表征 | 第55页 |
5.2.3 NiCo_2O_4的电化学测试 | 第55-56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56-63页 |
5.3.1 材料的表征及分析 | 第56-58页 |
5.3.2 NiCo_2O_4的形成机理 | 第58-59页 |
5.3.3 NiCo_2O_4的超级电容器性能测试 | 第59-6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