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水资源发展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小波分析在水资源中的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2.3 SWAT模型在水文水资源中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2.4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文响应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7-20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20-26页 |
2.1 研究区自然环境概况 | 第20-23页 |
2.1.1 地理位置 | 第20页 |
2.1.2 气象气候特征 | 第20-21页 |
2.1.3 地质与地貌特征 | 第21页 |
2.1.4 综合水文特征 | 第21-22页 |
2.1.5 水质及水污染状况 | 第22页 |
2.1.6 土壤状况 | 第22页 |
2.1.7 植被特征 | 第22-23页 |
2.1.8 土地利用状况 | 第23页 |
2.2 研究区域社会经济状况 | 第23-26页 |
第三章 松华坝水源区水文时间序列特性分析 | 第26-38页 |
3.1 松华坝水源区水文序列变化趋势的识别分析 | 第26-27页 |
3.1.1 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法 | 第26-27页 |
3.2 松华坝水源区水文序列变异点的识别分析 | 第27-30页 |
3.2.1 突变点的识别和检验 | 第27-29页 |
3.2.2 跳跃成分显著性检验 | 第29-30页 |
3.3 松华坝水源区水文序列周期成分识别分析 | 第30-31页 |
3.4 松华坝水源区水文序列基本统计特征分析 | 第31-36页 |
3.4.1 牧羊河流域的降雨量的变化分析 | 第32-34页 |
3.4.2 牧羊河流域径流量的变化分析 | 第34-36页 |
3.5 小结 | 第36-38页 |
第四章 松华坝水源区水文序列多时间尺度分析 | 第38-52页 |
4.1 引言 | 第38-40页 |
4.1.1 小波函数 | 第38-39页 |
4.1.2 小波变换系数图 | 第39-40页 |
4.1.3 小波方差 | 第40页 |
4.2 基于小波的牧羊河流域降水量时间序列多时间尺度分析 | 第40-46页 |
4.3 基于小波的径流量时间序列多时间尺度分析 | 第46-5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基于小波消噪的松华坝水源区降雨序列的模拟研究 | 第52-64页 |
5.1 引言 | 第52页 |
5.2 水文序列的组成 | 第52-53页 |
5.3 时间序列的随机模拟模型 | 第53-57页 |
5.3.1 线性自回归模型 | 第53-54页 |
5.3.2 自回归模型模拟步骤 | 第54-57页 |
5.4 时间序列的消噪处理 | 第57-58页 |
5.5 基于小波消噪与自回归分析耦合模型的牧羊河流域年降雨序列模拟预测 | 第58-63页 |
5.5.1 模型的识别 | 第60-61页 |
5.5.2 模型的检验 | 第61-62页 |
5.5.3 模型的适用性分析 | 第62页 |
5.5.4 基于组合模型对年降雨序列的预测结果 | 第62-63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六章 基于SWAT模型的径流序列模拟研究 | 第64-88页 |
6.1 SWAT模型 | 第64-66页 |
6.1.1 SWAT模型简介 | 第64页 |
6.1.2 SWAT模型理论基础 | 第64-66页 |
6.2 研究区数据及预处理 | 第66-68页 |
6.3 SWAT模型的构建 | 第68-74页 |
6.3.1 DEM数据的利用 | 第68-69页 |
6.3.2 土地利用数据库 | 第69-70页 |
6.3.3 气象数据库 | 第70-72页 |
6.3.4 土壤数据库 | 第72-74页 |
6.4 SWAT模型的运行 | 第74-79页 |
6.4.1 敏感性分析 | 第74-76页 |
6.4.2 SWAT模型的率定及验证 | 第76-79页 |
6.5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研究区产流产沙的影响 | 第79-80页 |
6.6 降水变化对研究区产流产沙的影响研究 | 第80-81页 |
6.7 松华坝流域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调整 | 第81-85页 |
6.8 本章小结 | 第85-88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8-90页 |
7.1 结论 | 第88-89页 |
7.2 主要创新点 | 第89页 |
7.3 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8页 |
附录 (攻读学位其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