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6-7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6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6-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7-9页 |
1.2.1 国外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体系研究动态 | 第7-8页 |
1.2.2 国内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及政策的研究动态 | 第8-9页 |
1.3 本文主要内容及组织架构 | 第9-10页 |
1.4 创新之处 | 第10-11页 |
第二章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延伸责任制回收体系 | 第11-16页 |
2.1 生产者延伸责任制(EPR) | 第11-12页 |
2.2 国外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EPR体系模式 | 第12-14页 |
2.3 国外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的征收 | 第14-1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第三章 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现有回收体系的研究 | 第16-22页 |
3.1 废弃电器及电子产品回收的法律现状 | 第16-17页 |
3.2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的征收 | 第17-18页 |
3.3 建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回收模式 | 第18-2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四章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处理基金政策下的回收模型 | 第22-29页 |
4.1 系统动力学及仿真软件介绍 | 第22页 |
4.2 模型分析 | 第22-24页 |
4.3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体系因果关系图 | 第24-26页 |
4.4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体系流程图 | 第26-2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五章 青岛电子废弃物回收仿真分析案例 | 第29-40页 |
5.1 模型数据及检验 | 第29-31页 |
5.1.1 模型基本数据 | 第29页 |
5.1.2 系统主要方程 | 第29-30页 |
5.1.3 真实性检验 | 第30-31页 |
5.2 仿真分析 | 第31-39页 |
5.2.1 回收价格对双渠道模型的影响讨论 | 第31-34页 |
5.2.2 处理基金补贴对两渠道的影响讨论 | 第34-3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40-42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0页 |
6.2 展望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