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货币金属/吡唑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其性质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前言第12-33页
    1.1 引言第12-14页
    1.2 单吡唑与货币金属的研究进展第14-28页
        1.2.1 单吡唑与铜的研究进展第16-23页
            1.2.1.1 单吡唑与铜形成的单核结构第16-17页
            1.2.1.2 单吡唑与铜形成的双核结构第17-18页
            1.2.1.3 单吡唑与铜形成的三核环状结构第18-21页
            1.2.1.4 单吡唑与铜形成的四核结构第21页
            1.2.1.5 单吡唑与铜形成的多核结构第21-23页
            1.2.1.6 单吡唑与铜形成的聚合物第23页
        1.2.2 单吡唑与银的研究进展第23-26页
        1.2.3 单吡唑与金的研究进展第26-28页
    1.3 多吡唑与货币金属的研究进展第28-32页
    1.4 选题意义第32-33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33-55页
    2.1 试剂和仪器第33页
    2.2 配体的合成第33-42页
        2.2.1 配体 3,5-二苯基吡唑的合成第34-36页
        2.2.2 配体 4-氯-3,5-二苯基吡唑的合成第36-37页
        2.2.3 配体 4-溴-3,5-二苯基吡唑的合成第37-38页
        2.2.4 配体 4-碘-3,5-二苯基吡唑的合成第38-40页
        2.2.5 配体 4-(4-溴-苄基)-3,5-二苯基吡唑的合成第40-42页
    2.3 配合物的合成第42-55页
        2.3.1 配合物[Cu(ClPh_2pz)]_3(1), (2), (3)的合成第42-43页
        2.3.2 配合物[Cu(BrPh_2pz)]_3(4)的合成第43页
        2.3.3 配合物[CuL]_3(5)的合成第43-44页
        2.3.4 配合物[Cu(IPh_2pz)]_3(6)的合成第44-45页
        2.3.5 配合物[Ag(ClPh_2pz)]_3·CH_3CN (7)的合成第45-46页
        2.3.6 配合物[Ag(ClPh_2pz)]_3·2CH_2Cl_2(8)的合成第46-47页
        2.3.7 配合物[Ag(ClPh_2pz)]_3·PhCN (9)的合成第47-48页
        2.3.8 配合物[Ag(ClPh_2pz)]_3·1/2CH_2Br2(10)的合成第48-49页
        2.3.9 配合物[Ag(IPh_2pz)]_3(11)的合成第49-50页
        2.3.10 配合物[Au(ClPh_2pz)]_3·CH2Cl2(12)的合成第50-51页
        2.3.11 配合物[Au(IPh_2pz)]_3(13)的合成第51-52页
        2.3.12 配合物[{Cu(ClPh_2pz)}(OMe)]_6(14)的合成第52页
        2.3.13 配合物[{Cu(BrPh_2pz)}(OMe)]_6(15)的合成第52页
        2.3.14 配合物[{Cu(IPh_2pz)}(OMe)]_6(16)的合成第52页
        2.3.15 配合物[{Cu(Ph_2pz)}(OMe)]_6(17)的合成第52-53页
        2.3.16 配合物 Cu5(ClPh_2pz)_6(OH) (18)的合成第53-54页
        2.3.17 配合物 Cu5(BrPh_2pz)_6(OH)·CH_3CN (19)的合成第54-55页
第三章 配合物的结构描述第55-86页
    3.1. 配合物[Cu(ClPh_2pz)]_3(1)的结构第55页
    3.2 配合物[Cu(ClPh_2pz)]_3(2)的结构第55-56页
    3.3 配合物[Cu(ClPh_2pz)]_3(3)的结构第56-59页
    3.4 配合物[Cu(BrPh_2pz)]_3(4)的结构第59-60页
    3.5 配合物[CuL]_3(5)的结构第60页
    3.6 配合物[Cu(IPh_2pz)]_3(6)的结构第60-64页
    3.7 配合物[Ag(ClPh_2pz)]_3·CH_3CN (7)的结构第64页
    3.8 配合物[Ag(ClPh_2pz)]_3·2CH_2Cl_2(8)的结构第64-68页
    3.9 配合物[Ag(ClPh_2pz)]_3·PhCN (9)的结构第68页
    3.10 配合物[Ag(ClPh_2pz)]_3·1/2CH_2Br_2(10)的结构第68-69页
    3.11 配合物[Ag(IPh_2pz)]_3(11)的结构第69-73页
    3.12 配合物[Au(ClPh_2pz)]_3·CH_2Cl_2(12)的结构第73页
    3.13 配合物[Au(IPh_2pz)]_3(13)的结构第73-76页
    3.14 配合物[Cu(ClPh_2pz)(OMe)]_6(14)的结构第76-77页
    3.15 配合物[Cu(BrPh_2pz)(OMe)]_6(15)的结构第77页
    3.16 配合物[Cu(IPh_2pz)(OMe)]_6(16)的结构第77-78页
    3.17 配合物[Cu(Ph_2pz)(OMe)]_6(17)的结构第78-82页
    3.18 配合物 Cu5(ClPh_2pz)_6(OH) (18)的结构第82页
    3.19 配合物 Cu5(BrPh_2pz)_6(OH)·CH_3CN (19)的结构第82-86页
第四章 配合物的性质研究及讨论第86-108页
    4.1 三核配合物的性质研究及讨论第86-99页
        4.1.1 配合物 7 的热稳定性分析第86页
        4.1.2 三核配合物的粉末衍射第86-87页
        4.1.3 三核配合物的量化计算第87-91页
        4.1.4 三核配合物的性质讨论第91-99页
    4.2 六核皇冠型结构、表征讨论及磁性研究第99-104页
    4.3 五核类马鞍型结构的热稳定性、粉末衍射及磁性研究第104-108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108-109页
    5.1 结论第108页
    5.2 展望第108-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17页
本人读研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第117-118页
致谢第118页

论文共11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四种卤代烃生物标志物的气相色谱法测定
下一篇:多价有机阳离子及配体修饰的同钼酸化合物的水热合成与结构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