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模糊分类与压缩感知的掌纹识别算法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插图和附表清单第8-9页
1 绪论第9-14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页
    1.2 生物特征识别方法第9-11页
    1.3 掌纹识别技术第11-12页
    1.4 掌纹识别技术的优势第12页
    1.5 掌纹识别技术研究现状第12-13页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3-14页
2 掌纹识别理论第14-24页
    2.1 掌纹识别的基本步骤第14-16页
        2.1.1 数据获取第14-15页
        2.1.2 特征提取第15页
        2.1.3 特征匹配与决策第15-16页
    2.2 掌纹特征提取算法第16-20页
        2.2.1 基于结构的方法第16页
        2.2.2 基于统计的方法第16-17页
        2.2.3 基于子空间的方法第17页
        2.2.4 基于空域-频域变换的方法第17-19页
        2.2.5 基于编码的方法第19-20页
        2.2.6 基于模板的方法第20页
    2.3 掌纹特征提取算法的分析比较第20-22页
    2.4 特征匹配算法的介绍第22-24页
        2.4.1 基于距离的相似性测度第22页
        2.4.2 分类算法第22-24页
3 基于分块双向二维主成分分析与模糊分类的掌纹识别第24-34页
    3.1 引言第24页
    3.2 2DPCA第24-26页
    3.3 M(2D)~2PCA第26-28页
        3.3.1 (2D)~2PCA第26-27页
        3.3.2 分块(2D)~2PCA第27-28页
    3.4 基于模糊理论的分类方法第28-29页
    3.5 本章算法实现步骤第29-30页
    3.6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30-32页
        3.6.1 北京交通大学掌纹数据库第30页
        3.6.2 实验一 不同降维方法识别率对比第30-31页
        3.6.3 实验二 不同分块面积的识别率对比第31-32页
        3.6.4 实验三 不同分类方法的识别率对比第32页
    3.7 小结第32-34页
4 融合双向二维主成分分析与压缩感知的掌纹识别第34-45页
    4.1 引言第34页
    4.2 压缩感知介绍第34-39页
        4.2.1 理论框架第35-37页
        4.2.2 稀疏表示第37-38页
        4.2.3 压缩感知重构算法第38-39页
    4.3 基于压缩感知的掌纹识别研究第39-41页
        4.3.1 基于稀疏表示掌纹识别算法的可行性分析第39页
        4.3.2 掌纹图像的稀疏表示第39-40页
        4.3.3 融合(2D)~2PCA和压缩感知的掌纹识别第40-41页
    4.4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41-44页
        4.4.1 北京交通大学掌纹数据库第41页
        4.4.2 实验一 不同降维方法识别率和识别时间对比第41-43页
        4.4.3 实验二 不同分类方法识别率和识别时间对比第43-44页
    4.5 小结第44-45页
5 总结与展望第45-46页
    5.1 总结第45页
    5.2 展望第45-46页
致谢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2页
作者简介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web server的数字家庭跨界互联平台的开发
下一篇:Prism框架研究及其在样品管理系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