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现状分析 | 第9-10页 |
1.3 论文工作内容 | 第10页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0-11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1-12页 |
第二章 相关技术概述 | 第12-20页 |
2.1 IPv6 NetStream技术 | 第12-13页 |
2.2 相关概念及技术 | 第13-18页 |
2.2.1 IPv6 报文 | 第13-15页 |
2.2.2 MPLS技术 | 第15-16页 |
2.2.3 用户态与内核态通信技术 | 第16-17页 |
2.2.4 存储器缓存MBUF | 第17-1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18-20页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 第20-34页 |
3.1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第20-27页 |
3.1.1 IPv6 NetStream流统计功能 | 第22-23页 |
3.1.2 IPv6 NetStream流老化功能 | 第23-24页 |
3.1.3 IPv6 NetStream流聚合功能 | 第24-25页 |
3.1.4 IPv6 NetStream流输出功能 | 第25-27页 |
3.1.5 IPv6 NetStream配置管理 | 第27页 |
3.2 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 第27-28页 |
3.2.1 系统可靠性分析 | 第27页 |
3.2.2 系统稳定性分析 | 第27-28页 |
3.2.3 系统健壮性分析 | 第28页 |
3.3 系统需求建模 | 第28-32页 |
3.3.1 顶级数据流建模 | 第28-29页 |
3.3.2 0 级数据流建模 | 第29-30页 |
3.3.3 1 级数据流建模 | 第30-3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四章 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34-62页 |
4.1 系统架构设计 | 第34-35页 |
4.2 系统功能设计 | 第35-46页 |
4.2.1 流统计模块设计 | 第36-38页 |
4.2.2 流老化模块设计 | 第38-40页 |
4.2.3 流聚合模块设计 | 第40-41页 |
4.2.4 流输出模块设计 | 第41-45页 |
4.2.5 配置管理模块设计 | 第45-46页 |
4.3 系统流表设计 | 第46-51页 |
4.3.1 普通流表设计 | 第46-48页 |
4.3.2 聚合流表设计 | 第48-49页 |
4.3.3 模板数据设计 | 第49-50页 |
4.3.4 FIFO队列设计 | 第50-51页 |
4.4 系统功能实现 | 第51-60页 |
4.4.1 流统计功能实现 | 第51-54页 |
4.4.2 流老化功能实现 | 第54-56页 |
4.4.3 流聚合功能实现 | 第56-57页 |
4.4.4 流输出功能实现 | 第57-58页 |
4.4.5 配置管理功能实现 | 第58-6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五章 系统测试 | 第62-74页 |
5.1 系统测试环境 | 第62-63页 |
5.2 系统功能测试 | 第63-70页 |
5.2.1 流统计功能测试 | 第63-65页 |
5.2.2 流老化功能测试 | 第65-67页 |
5.2.3 流聚合功能测试 | 第67-68页 |
5.2.4 流输出功能测试 | 第68-69页 |
5.2.5 配置管理功能测试 | 第69-70页 |
5.3 系统性能测试 | 第70-73页 |
5.3.1 系统可靠性测试 | 第70-71页 |
5.3.2 系统稳定性测试 | 第71-72页 |
5.3.3 系统健壮性测试 | 第72-7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74-76页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74-75页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