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23页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1.2 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11-18页 |
1.2.1 钢模压制 | 第11-12页 |
1.2.2 水浸出法 | 第12页 |
1.2.3 粉浆浇注法 | 第12-13页 |
1.2.4 粉末注射成形 | 第13-15页 |
1.2.5 发泡法 | 第15-16页 |
1.2.6 模板法 | 第16页 |
1.2.7 松装烧结 | 第16-17页 |
1.2.8 自蔓燃反应合成 | 第17-18页 |
1.3 多孔材料的性能 | 第18-21页 |
1.3.1 孔结构特性 | 第18页 |
1.3.2 力学性能 | 第18-19页 |
1.3.3 抗腐蚀性能 | 第19-21页 |
1.4 多孔材料的发展趋势 | 第21页 |
1.5 本文立题的依据和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2 研究方法与性能测试 | 第23-28页 |
2.1 试样制备流程 | 第23-25页 |
2.1.1 粉末、成分选取及混料 | 第23-25页 |
2.1.2 成形 | 第25页 |
2.1.3 真空烧结 | 第25页 |
2.2 多孔Ni_3Al材料的性能表征 | 第25-28页 |
2.2.1 物相分析 | 第25页 |
2.2.2 显微组织与微区成分分析 | 第25页 |
2.2.3 孔结构性能测试 | 第25-26页 |
2.2.3.1 孔隙率 | 第25-26页 |
2.2.3.2 最大孔径 | 第26页 |
2.2.3.3 透气度 | 第26页 |
2.2.4 力学性能表征 | 第26-27页 |
2.2.5 抗氧化性能表征 | 第27页 |
2.2.6 抗腐蚀性能表征 | 第27-28页 |
3 碳酸铵造孔制备多孔Ni_3Al | 第28-35页 |
3.1 前言 | 第28页 |
3.2 碳酸铵含量对多孔Ni_3Al的影响 | 第28-33页 |
3.2.1 碳酸铵含量对多孔Ni_3Al物相的影响 | 第28-29页 |
3.2.2 碳酸铵含量对多孔Ni_3Al孔隙形貌的影响 | 第29-31页 |
3.2.3 碳酸铵含量对多孔Ni_3Al孔性能的影响 | 第31页 |
3.2.4 碳酸铵含量对多孔Ni_3Al膨胀性能的影响 | 第31-33页 |
3.2.5 碳酸铵含量对多孔Ni_3Al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3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4 添加Cr制备多孔Ni_3Al及其抗氧化性能 | 第35-44页 |
4.1 前言 | 第35页 |
4.2 添加Cr制备多孔Ni_3Al材料 | 第35-38页 |
4.2.1 添加Cr制备多孔Ni_3Al及其对孔性能的影响 | 第35-36页 |
4.2.2 Cr含量对多孔Ni_3Al微观形貌的影响 | 第36-37页 |
4.2.3 Cr含量对多孔Ni_3Al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37-38页 |
4.3 氧化物生成自由能判据 | 第38-39页 |
4.4 Cr对多孔Ni_3Al材料的氧化行为的影响 | 第39-43页 |
4.4.1 Cr含量对多孔Ni_3Al氧化动力学的影响 | 第39-40页 |
4.4.2 Cr含量对多孔Ni_3Al氧化后孔性能的影响 | 第40-41页 |
4.4.3 Cr含量对多孔Ni_3Al氧化后微观形貌的影响 | 第41-4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5 添加Si制备多孔Ni_3Al及其抗腐蚀性能 | 第44-57页 |
5.1 前言 | 第44页 |
5.2 添加Si制备多孔Ni_3Al材料 | 第44-51页 |
5.2.0 Si对多孔Ni_3Al制备工艺的影响 | 第44页 |
5.2.1 Si对多孔Ni_3Al的物相影响 | 第44-45页 |
5.2.2 Si对多孔Ni_3Al微观形貌的影响 | 第45-46页 |
5.2.3 Si对多孔Ni_3Al孔性能的影响 | 第46-48页 |
5.2.4 Si含量对多孔Ni_3Al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8-49页 |
5.2.5 Ni粉粉末形貌对多孔Ni_3Al微观形貌的影响 | 第49-50页 |
5.2.6 Ni粉粉末形貌对多孔Ni_3Al孔性能的影响 | 第50-51页 |
5.3 Si对多孔Ni_3Al材料的抗碱腐蚀性能的影响 | 第51-55页 |
5.3.1 Si含量对多孔Ni_3Al腐蚀动力学的影响 | 第51-52页 |
5.3.2 Si含量对多孔Ni_3Al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52-53页 |
5.3.3 碱液腐蚀后对孔性能的影响 | 第53-54页 |
5.3.4 Si含量对多孔Ni_3Al腐蚀前后微观形貌的影响 | 第54-5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6 结论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