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功能材料论文

碳纳米管/聚二甲基硅氧烷弹性电热复合材料的性能及应用研究

摘要第5-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9页
    1.1 引言第15页
    1.2 电热复合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21页
        1.2.1 电热材料概述第15-17页
        1.2.2 电热复合材料的分类第17-19页
        1.2.3 电热复合材料的工作机理第19页
        1.2.4 电热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第19-21页
    1.3 CNT电热复合材料研究现状第21-26页
        1.3.1 提高电热转换效率第22-24页
        1.3.2 提高弹性第24-26页
    1.4 电热复合材料的重要性能参数及其影响因素第26-27页
        1.4.1 升温时间第26页
        1.4.2 降温时间第26页
        1.4.3 电热转换效率第26页
        1.4.4 电热稳定性第26-27页
    1.5 本课题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第27-29页
        1.5.1 本课题研究内容第27-28页
        1.5.2 本课题研究意义第28-29页
第二章 CNT/PDMS电热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形态结构表征第29-42页
    2.1 引言第29页
    2.2 实验部分第29-34页
        2.2.1 实验材料第29-31页
        2.2.2 实验仪器第31页
        2.2.3 实验方案第31-32页
        2.2.4 性能测试与表征第32-34页
    2.3 CNT膜以及PDMS膜的基本性能第34-38页
        2.3.1 CNT膜的微观结构分析第34-35页
        2.3.2 CNT膜的力学性能第35-36页
        2.3.3 CNT膜的电学性能第36-37页
        2.3.4 PDMS膜的力学性能第37-38页
    2.4 CNT/PDMS复合材料的形态结构表征第38-41页
        2.4.1 CNT/PDMS复合材料的宏观光学照片第38页
        2.4.2 CNT/PDMS复合材料的微观形态结构第38-39页
        2.4.3 CNT/PDMS复合材料屈曲结构形成原理第39-41页
    2.5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三章 CNT/PDMS电热复合材料的力学和电热性能第42-60页
    3.1 引言第42页
    3.2 实验部分第42-45页
        3.2.1 实验仪器和材料第42-43页
        3.2.2 性能测试与表征第43-45页
    3.3 CNT/PDMS电热复合材料的力学和电学性能第45-49页
        3.3.1 拉伸断裂测试结果与分析第45-47页
        3.3.2 循环拉伸测试结果与分析第47-49页
    3.4 CNT膜和CNT/PDMS弹性电热复合材料的电热性能第49-55页
        3.4.1 热稳定性能分析第49-50页
        3.4.2 恒定电压下的电热性能第50-54页
        3.4.3 同电压循环条件下的电热性能第54-55页
        3.4.4 变电压条件下的电热性能第55页
    3.5 大变形状态下CNT/PDMS弹性电热复合材料的电热性能第55-58页
        3.5.1 拉伸状态下的电热性能第55-56页
        3.5.2 弯曲状态下的电热性能第56-57页
        3.5.3 扭转状态下的电热性能第57-58页
    3.6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四章 CNT/PDMS弹性电热复合材料的应用研究第60-70页
    4.1 引言第60页
    4.2 CNT/PDMS弹性电热膜在“电热织物”上的应用第60-62页
        4.2.1 “电热织物”的连接第60-61页
        4.2.2 “电热织物”的性能测试第61-62页
    4.3 CNT/PDMS弹性电热膜在“电热手套”上的应用第62-63页
        4.3.1 “电热手套”的制备第62页
        4.3.2 “电热手套”的性能测试第62-63页
    4.4 CNT/PDMS弹性电热膜的老化性能第63-69页
        4.4.1 长期通电情况下的老化性能第64-65页
        4.4.2 循环通电情况下的老化性能第65-68页
        4.4.3 老化测试后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能第68-69页
    4.5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70-72页
    5.1 本文主要结论第70-71页
    5.2 后续研究展望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80页
附录第80-8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第81-82页
致谢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贵金属修饰的氮化碳纳米棒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下一篇:氧化石墨烯增韧环氧树脂及其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