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中英缩略词表 | 第9-10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0-12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2-26页 |
2.1 材料 | 第12-18页 |
2.1.1 实验动物 | 第12页 |
2.1.2 主要试剂及相关配制 | 第12-18页 |
2.1.3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18页 |
2.2 方法 | 第18-25页 |
2.2.1 实验分组 | 第18-19页 |
2.2.2 建立动物模型及儿茶素灌胃处理 | 第19-20页 |
2.2.3 激光处理 | 第20页 |
2.2.4 取材 | 第20页 |
2.2.5 HE 染色 | 第20-21页 |
2.2.6 Ⅰ型胶原免疫组化 | 第21页 |
2.2.7 MMP-1 蛋白 Western blot | 第21-23页 |
2.2.8 SOD 活力值检测 | 第23-24页 |
2.2.9 MDA 含量检测 | 第24-25页 |
2.3 统计学处理 | 第25-26页 |
第3章 结果 | 第26-34页 |
3.1 一般情况观察 | 第26页 |
3.2 背部皮肤肉眼观察 | 第26-27页 |
3.3 HE 染色 | 第27-29页 |
3.4 胶原纤维免疫组化半定量分析 | 第29-30页 |
3.5 MMP-1 表达量半定量分析 | 第30-31页 |
3.6 SOD 活力值 | 第31-32页 |
3.7 MDA 含量 | 第32-34页 |
第4章 讨论 | 第34-40页 |
4.1 内源性老化与光老化 | 第34-35页 |
4.2 UV 与光老化 | 第35-36页 |
4.3 2940nm Er:YAG 激光与光老化 | 第36-37页 |
4.4 儿茶素与光老化 | 第37-39页 |
4.5 2940nm Er:YAG 激光联合儿茶素与光老化 | 第39-40页 |
第5章 结论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5-46页 |
综述 | 第46-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