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化中的信用评级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页 |
第一章 资产证券化概述 | 第9-15页 |
第一节 资产证券化的概念及法律本质 | 第9-11页 |
一、资产证券化的概念 | 第9-10页 |
二、资产证券化的法律本质 | 第10-11页 |
第二节 资产证券化的参与主体及一般流程 | 第11-15页 |
一、资产证券化的参与主体 | 第11-12页 |
二、资产证券化的一般流程 | 第12-15页 |
第二章 资产证券化中的信用评级概述 | 第15-22页 |
第一节 证券化信用评级的概念及必要性 | 第15-17页 |
一、证券化信用评级的概念 | 第15页 |
二、资产证券化中信用评级的必要性 | 第15-17页 |
第二节 信用评级机构的法律地位 | 第17-22页 |
一、评级机构的法律地位和中立性 | 第17-18页 |
二、评级机构与SPV 的法律关系 | 第18-20页 |
三、评级机构与投资者的法律关系 | 第20-22页 |
第三章 信用评级制度的国内外状况 | 第22-30页 |
第一节 信用评级机构的准入制度 | 第22-24页 |
一、国际上信用评级机构的准入机制 | 第22-24页 |
二、我国评级机构准入机制的现状 | 第24页 |
第二节 信用评级的业务规范 | 第24-26页 |
一、国际上信用评级的业务规范 | 第24-25页 |
二、我国有关评级工作的业务规范 | 第25-26页 |
第三节 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 | 第26-27页 |
一、国际上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 | 第26-27页 |
二、我国信用评级监管现状 | 第27页 |
第四节 次贷危机后对美国信用评级机构的反思 | 第27-30页 |
一、信用评级对风险的预警功能丧失 | 第28页 |
二、证券化产品评级存在利益冲突 | 第28-29页 |
三、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存在缺陷 | 第29-30页 |
第四章 建立我国资产证券化信用评级体系的建议 | 第30-38页 |
第一节 培育我国境内信用评级机构 | 第30-33页 |
一、培育我国境内评级机构的重要性 | 第31-32页 |
二、如何培育境内信用评级机构 | 第32-33页 |
第二节 完善资产证券化评级的监管 | 第33-34页 |
一、确定统一的监管机构 | 第33页 |
二、制定统一的证券化评级业务许可 | 第33-34页 |
三、加强实质监管 | 第34页 |
第三节 完善资产证券化评级的业务规范 | 第34-36页 |
一、建立“防火墙”,防范利益冲突 | 第34-35页 |
二、加强信息披露,提高评级的透明度 | 第35-36页 |
第四节 完善信用评级机构的问责机制 | 第36-38页 |
一、信用评级机构的法律责任现状 | 第36页 |
二、确认信用评级机构的民事责任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2-43页 |
后记 | 第43-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