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12-13页 |
引言 | 第13-21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3-17页 |
1.1 肺癌患者存在的健康行为问题 | 第13-14页 |
1.2 癌症患者的健康教育形式和干预现状 | 第14页 |
1.3 癌症患者健康行为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认知-存在团体干预的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页 |
2.1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2.2 研究意义 | 第17页 |
3 操作性定义与理论依据 | 第17-20页 |
3.1 操作性定义 | 第17-18页 |
3.2 理论依据 | 第18-20页 |
4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对象与方法 | 第21-31页 |
1 研究设计 | 第21页 |
2 研究对象 | 第21-22页 |
2.1 纳入标准 | 第21页 |
2.2 排除标准 | 第21页 |
2.3 退出标准 | 第21页 |
2.4 样本量 | 第21-22页 |
2.5 抽样及分组方法 | 第22页 |
3 研究工具 | 第22-23页 |
3.1 肺癌患者一般资料调查 | 第22页 |
3.2 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 | 第22页 |
3.3 肺癌治疗功能评价系统 | 第22-23页 |
4 干预内容与方法 | 第23-29页 |
4.1 干预组 | 第23-29页 |
4.2 对照组 | 第29页 |
5 资料收集与分析 | 第29-30页 |
5.1 资料收集 | 第29页 |
5.2 资料分析 | 第29-30页 |
6 质量控制 | 第30页 |
6.1 准备阶段 | 第30页 |
6.2 实施阶段 | 第30页 |
6.3 资料收集阶段 | 第30页 |
6.4 数据分析阶段 | 第30页 |
7 伦理原则 | 第30-31页 |
结果 | 第31-40页 |
1 研究对象流失情况 | 第31页 |
2 两组肺癌患者基线资料的比较 | 第31-33页 |
2.1 两组肺癌患者一般资料的均衡性比较 | 第31-32页 |
2.2 干预前两组肺癌患者 HPLPⅡ得分比较 | 第32页 |
2.3 干预前两组肺癌患者 FACT-L 得分比较 | 第32-33页 |
3 CE对肺癌患者的影响 | 第33-40页 |
3.1 CE对肺癌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影响 | 第33-37页 |
3.2 CE对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 第37-40页 |
讨论 | 第40-48页 |
1 CE可以提升肺癌患者的健康行为水平 | 第40-44页 |
1.1 CE可促进肺癌患者自我实现 | 第41页 |
1.2 CE可增强肺癌患者的健康责任 | 第41-42页 |
1.3 CE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肺癌患者的运动情况 | 第42页 |
1.4 CE可改善肺癌患者的营养状况 | 第42-43页 |
1.5 CE可促进肺癌患者人际关系的和谐 | 第43页 |
1.6 CE可提高肺癌患者的压力应对能力 | 第43-44页 |
2 CE可以提高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 第44-47页 |
2.1 CE可以改善肺癌患者的生理功能 | 第45页 |
2.2 CE可以改善肺癌患者的社会家庭状况 | 第45-46页 |
2.3 CE可改善干预组患者的情感状况 | 第46页 |
2.4 CE可以改善肺癌患者的功能状态 | 第46-47页 |
2.5 CE对肺癌患者肺癌相关症状的缓解不明显 | 第47页 |
3 研究思考与小结 | 第47-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1 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48页 |
2 研究的创新性、局限性及建议 | 第48-49页 |
2.1 研究的创新性 | 第48页 |
2.2 研究的局限性 | 第48页 |
2.3 研究建议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综述 | 第54-60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附录 | 第60-68页 |
个人简历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