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软硬岩互层岩体研究理论 | 第10-11页 |
1.2.2 软硬互层岩体顶板研究分析 | 第11-14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第2章 软硬岩互层体结构特征概述 | 第16-19页 |
2.1 层状岩层概况 | 第16页 |
2.2 层状岩层分类及分类依据 | 第16-17页 |
2.3 软硬岩互层状顶板特性 | 第17-1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3章 基于Reissner厚板理论的顶板模型构建 | 第19-26页 |
3.1 厚板理论概况 | 第19页 |
3.2 软硬岩互层采场顶板理论模型 | 第19-25页 |
3.2.1 采场顶板模型的构建 | 第19-21页 |
3.2.2 固支条件下采场顶板挠度及应力 | 第21-23页 |
3.2.3 简支条件下采场顶板挠度及应力 | 第23-2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4章 软硬岩互层采场顶板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26-42页 |
4.1 采场顶板挠度随顶板位置变化三维曲线图 | 第26-27页 |
4.2 采场顶板最大位移影响因素分析 | 第27-35页 |
4.3 采场顶板最大应力影响因素分析 | 第35-4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5章 软硬岩互层采场顶板稳定性数值模拟 | 第42-59页 |
5.1 开采方案 | 第42-43页 |
5.2 数值建模分析 | 第43-44页 |
5.2.1 基本假设 | 第43页 |
5.2.2 建立数值模型 | 第43-44页 |
5.3 回采过程顶板位移变化规律 | 第44-50页 |
5.3.1 开采尺寸对顶板位移的影响 | 第44-46页 |
5.3.2 顶板厚跨比对顶板位移的影响 | 第46-48页 |
5.3.3 埋深对顶板位移的影响 | 第48-50页 |
5.4 回采过程顶板应力变化规律 | 第50-58页 |
5.4.1 开采尺寸对顶板应力的影响 | 第50-53页 |
5.4.2 顶板厚跨比对顶板应力的影响 | 第53-55页 |
5.4.3 埋深对顶板应力的影响 | 第55-5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6.1 结论 | 第59-60页 |
6.2 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6-67页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