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脑电信号分析客观评估慢性腰背痛患者的研究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 第7-9页 |
中文摘要 | 第9-12页 |
Abstract | 第12-15页 |
1 前言 | 第16-23页 |
1.1 慢性腰痛简述 | 第16-17页 |
1.2 慢性腰痛发病现状 | 第17-18页 |
1.3 慢性疼痛的评估方法 | 第18-23页 |
1.3.1 慢性疼痛的主观评估方法 | 第18-19页 |
1.3.2 慢性疼痛的客观评估方法 | 第19-21页 |
1.3.3 如何客观评估慢性腰痛 | 第21-23页 |
2 对象与方法 | 第23-28页 |
2.1 一般资料 | 第23-24页 |
2.2 主观量表指标 | 第24页 |
2.3 影像学指标 | 第24-25页 |
2.4 中枢电生理指标 | 第25-26页 |
2.5 外周电生理指标 | 第26-27页 |
2.6 数据处理方法 | 第27-28页 |
3 结果 | 第28-44页 |
3.1 脑电特征分析 | 第28-32页 |
3.1.1 CRL患者和正常人脑电分析 | 第28-30页 |
3.1.2 地方、空勤患者和正常人脑电分析 | 第30-32页 |
3.2 临床评估指标与特征脑波相关性分析 | 第32-43页 |
3.2.1 ODI评分与特征脑波 | 第32-35页 |
3.2.2 SF-36评分与特征脑波 | 第35-40页 |
3.2.3 CPT值与特征脑波 | 第40-43页 |
3.3 建立分类模型 | 第43-44页 |
4 讨论 | 第44-56页 |
4.1 对有差异结果的讨论 | 第45-49页 |
4.1.1 有差异的全脑皮层活动 | 第45-46页 |
4.1.2 有明显差异的额叶脑区 | 第46-47页 |
4.1.3 有差异的脑电波活动 | 第47-49页 |
4.2 对无明显差异结果的讨论 | 第49-51页 |
4.2.1 未表现出相关的ODI评分 | 第49-50页 |
4.2.2 未表现出相关的CPT值 | 第50-51页 |
4.3 对分类模型临床意义的讨论 | 第51-52页 |
4.4 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 第52-54页 |
4.5 研究小结及流程图 | 第54-56页 |
5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附录 | 第62-71页 |
附录一 SF-36其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第62-63页 |
附录二 脑电波分类及大脑脑区 | 第63-64页 |
附录三 课题知情同意书和量表 | 第64-68页 |
附录四 CPT结果示意图 | 第68-69页 |
附录五 个人情况简介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综述 | 第72-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