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增温对长江口湿地芦苇和互花米草生长和繁殖的影响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19页 |
1.2.1 增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第13-15页 |
1.2.2 增温对植物繁殖的影响 | 第15-16页 |
1.2.3 增温对植物种间关系的影响 | 第16-18页 |
1.2.4 增温方法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3 研究目的 | 第19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5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0-27页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0页 |
2.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第20-25页 |
2.2.1 研究对象 | 第20-21页 |
2.2.2 开顶式生长室 | 第21-22页 |
2.2.3 样地设计 | 第22-23页 |
2.2.4 大气微气象因子和土壤环境因子的监测 | 第23页 |
2.2.5 植物参数测定 | 第23-25页 |
2.3 数据处理 | 第25-26页 |
2.4 技术路线 | 第26-27页 |
第三章 结果 | 第27-55页 |
3.1 OTC的增温效果 | 第27-29页 |
3.2 模拟增温对不同栽种模式芦苇生长的影响 | 第29-39页 |
3.2.1 单株生长 | 第29-36页 |
3.2.2 繁殖 | 第36-39页 |
3.3 模拟增温对不同栽种模式互花米草生长的影响 | 第39-48页 |
3.3.1 单株生长 | 第39-46页 |
3.3.2 繁殖 | 第46-48页 |
3.4 芦苇、互花米草种间关系 | 第48-55页 |
3.4.1 个体生长分析 | 第48-52页 |
3.4.2 芦苇、互花米草生物量竞争力指标差异 | 第52-55页 |
第四章 讨论与分析 | 第55-63页 |
4.1 OTC的增温效果 | 第55页 |
4.2 模拟增温对不同栽种模式芦苇的影响 | 第55-58页 |
4.3 模拟增温对不同栽种模式互花米草的影响 | 第58-60页 |
4.4 芦苇、互花米草竞争力的影响 | 第60-63页 |
4.4.1 生长差异 | 第60-61页 |
4.4.2 繁殖差异 | 第61页 |
4.4.3 生物量竞争力分析 | 第61-6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5.1 结论 | 第63-64页 |
5.2 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4页 |
附录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