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2-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15页 |
1.3 国内外退耕还林(草)研究综述 | 第15-18页 |
1.3.1 国外退耕还林(草)研究 | 第15-16页 |
1.3.2 国内退耕还林(草)研究 | 第16-18页 |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8页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21-27页 |
2.1 黄土高原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 | 第21-22页 |
2.2 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特征 | 第22页 |
2.2.1 气候资源 | 第22页 |
2.2.2 水资源 | 第22页 |
2.2.3 土地资源 | 第22页 |
2.3 黄土高原地区的社会经济概况 | 第22-24页 |
2.4 黄土高原地区的退耕还林概况 | 第24-27页 |
第三章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第27-36页 |
3.1 数据来源 | 第27-28页 |
3.2 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分类精度检验 | 第28页 |
3.3 研究方法 | 第28-36页 |
3.3.1 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草)工程效果的模型选择 | 第28-29页 |
3.3.2 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草)工程效果的变量选取 | 第29-30页 |
3.3.3 变量描述性统计 | 第30-36页 |
第四章 实证分析 | 第36-52页 |
4.1 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草)工程效果描述性统计 | 第36-39页 |
4.1.1 黄土高原地区2000到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描述性统计 | 第36页 |
4.1.2 黄土高原地区2000到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描述性统计 | 第36-37页 |
4.1.3 黄土高原地区2010到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描述性统计 | 第37-38页 |
4.1.4 黄土高原地区2000、2010、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差异性分析 | 第38-39页 |
4.2 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草)工程效果影响因素 | 第39-46页 |
4.2.1 黄土高原地区2000年到2015年退耕还林(草)工程效果影响因素 | 第39-40页 |
4.2.2 黄土高原地区2000年到2010年退耕还林(草)工程效果影响因素 | 第40-43页 |
4.2.3 黄土高原地区2010年到2015年退耕还林(草)工程效果影响因素 | 第43-46页 |
4.3 黄土高原地区2000-2010年、2010-2015年退耕还林(草)工程效果差异性析 | 第46-52页 |
4.3.1 2000-2010、2010-2015退耕还林(草)工程效果差异性比较 | 第46-48页 |
4.3.2 2000-2010、2010-2015退耕还林(草)效果影响因素差异性分析 | 第48-52页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2-54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52页 |
5.2 对策建议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9页 |
作者简介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