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强投影测量理论 | 第9-12页 |
1.1.1 测量假设与态的密度矩阵 | 第9-11页 |
1.1.2 强投影测量 | 第11-12页 |
1.2 POVM和一般形式的量子测量 | 第12-14页 |
1.3 仪器与待测系统间接测量 | 第14-16页 |
1.4 量子弱测量 | 第16-18页 |
1.5 本文主要内容 | 第18-21页 |
第二章 量子连续测量理论 | 第21-27页 |
2.1 量子路径方程和量子主方程 | 第21-23页 |
2.1.1 可观察量的连续测量 | 第21-22页 |
2.1.2 随机薛定谔方程和随机主方程 | 第22-23页 |
2.2 一般形式的量子路径方程和量子主方程 | 第23-2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第三章 量子路径方程在电路QED系统中的应用 | 第27-37页 |
3.1 超导电路量子电动力学系统 | 第27-31页 |
3.1.1 QED系统量子主方程 | 第29页 |
3.1.2 零拍法(Homodyne)测量原理 | 第29-30页 |
3.1.3 QED系统量子路径方程 | 第30-31页 |
3.2 电路QED系统中光子自由度的消除 | 第31-36页 |
3.2.1 绝热消除光子自由度方法 | 第31-33页 |
3.2.2 极化子变换消除法 | 第33-34页 |
3.2.3 两种方案比较 | 第34-3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基于量子路径的非绝热分子动力学模拟 | 第37-59页 |
4.1 传统非绝热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 | 第39-42页 |
4.1.1 Ehrenfest模拟方法 | 第40-41页 |
4.1.2 势能面跃迁模拟方法 | 第41-42页 |
4.2 量子路径模拟方法 | 第42-50页 |
4.2.1 量子路径算法中原子核的受力形式 | 第44-45页 |
4.2.2 关于能量守恒方案 | 第45-46页 |
4.2.3 量子路径算法的实施步骤 | 第46-47页 |
4.2.4 量子路径方法数值模拟 | 第47-49页 |
4.2.5 退相干速率 | 第49-50页 |
4.3 对若干模型的数值模拟 | 第50-59页 |
4.3.1 单交叉模型(Single-AvoidedCrossingmodel) | 第51-52页 |
4.3.2 双交叉模型(Dual-AvoidedCrossingmodel) | 第52-53页 |
4.3.3 扩展耦合模型(ExtendedCouplingmodel) | 第53-54页 |
4.3.4 哑铃模型(Dumbbellgeometry) | 第54-55页 |
4.3.5 双弓模型(Doublearchgeometry) | 第55-59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9-61页 |
5.1 总结 | 第59-60页 |
5.2 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9页 |
附录 | 第69-73页 |
发表的论文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