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先秦哲学(~前220年)论文--儒家论文--荀子(荀况,公元前313~前238年)论文

荀子与韩非人性论比较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绪论第9-13页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第9-10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9页
        (二)研究的目的第9-10页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第10-11页
        (一)理论意义第10页
        (二)现实意义第10-11页
    三、同类课题研究现状第11-12页
    四、发展趋势第12-13页
第一章 先秦人性论的提出第13-23页
    第一节 先秦人性论产生的社会背景第13-15页
        一、私有制的产生与兴起第13-14页
        二、诸侯争霸的政治格局第14页
        三、士大夫阶层的产生与兴起第14-15页
    第二节 先秦人性论产生的文化背景第15-18页
        一、礼乐文化的产生与兴起第16页
        二、“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第16-18页
        三、稷下学宫的文化交流第18页
    第三节 先秦人性论的主要观点第18-23页
        一、人性无善无恶论第18-19页
        二、自然人性论第19-20页
        三、性善论第20-21页
        四、性恶论第21-23页
第二章 荀韩人性论的基本内容第23-38页
    第一节 荀子的性恶论第23-28页
        一、性伪之分第23-25页
        二、涂之人可以为禹第25-26页
        三、明分使群第26-28页
    第二节 韩非的人性论第28-33页
        一、非善非恶的自然人性第28-30页
        二、人性不可变第30-31页
        三、韩非的非道德主义第31-33页
    第三节 韩非人性论对荀子人性论的继承与发展第33-38页
        一、继承第33-35页
        二、发展第35-38页
第三章 荀韩人性论的差异第38-53页
    第一节 人性论的理论基础不同第38-41页
        一、荀子:天人相分第38-40页
        二、韩非:道理相应的天道观第40-41页
    第二节 人性论的价值取向不同第41-45页
        一、荀子:循礼成德第41-43页
        二、韩非:以刑去刑第43-45页
    第三节 对性善论的批判不同第45-49页
        一、荀子:批判性善,强调礼法第45-47页
        二、韩非:立足人性,宣扬法制第47-49页
    第四节 提出人性论的目的不同第49-53页
        一、荀子:突出道德教化的作用第49-50页
        二、韩非: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第50-53页
第四章 荀韩人性论对当代的启示第53-60页
    第一节 无规矩不成方圆第53-56页
        一、以道德为主的规矩社会第53-54页
        二、以法律为主的规矩社会第54-56页
    第二节 社会秩序的重建第56-60页
        一、秩序重建的原因第56-58页
        二、秩序重建的措施第58-60页
总结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产与生活—唯物史观理论机制研究
下一篇:克劳斯·黑尔德时间现象学思想探究